English

“奥赛班”是进是退?

2007-08-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靖国平 张庆宗 我有话说

●“奥赛班”曾是选拔培育人才的摇篮
    ●功利目的造成“奥赛班”超常规普及
    ●健康有序是“奥赛班”发展的第一步

 

“奥赛班”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教育

行政部门按照“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本方针,采取分步发展的教育政策,将教育资源重点向城市地区、名牌学校倾斜。随着我国1985年正式选派代表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各地纷纷以此为契机开辟准精英化和选拔性教育的卖方市场,“奥赛班”随之出现。但目前,“奥赛班”有越来越超常规普及的趋势,那么,“奥赛班”是进是退,就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奥赛班”曾经选拔培养大量创新人才

“奥赛班”的兴起及其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也反映了受教育者个体成长的特殊需要,同时满足了部分社会成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际意义。

从开设“奥赛班”的本意或动机上看,它应该是基于少数拔尖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之外实施的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和培训形式,同时也是为了配合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选拔手段。它主要是针对少数对某些学科有兴趣、有天赋、有志向的学生设立的,为学有余力、学有所长、学有所乐的学生提供训练思维、锻炼才能、施展才华的机会,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长久以来,大一统、标准化、划一性的教育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赛班”的出现,是个性化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与探索。同时,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辅助性教学与培训形式,它不仅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与国际重大赛事接轨,加强和拓展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还有助于更好地辅导、培养一批有天赋能力和理想追求的青少年。如果“奥赛班”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有利于推进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建设,三是有利于发现、培育一大批具有科学兴趣、潜质以及创新能力的苗子。

“奥赛班”问题日渐积累发人深省

“奥赛班”本应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小事件”,却最终普遍演变成为牵扯到千家万户、引起全社会严重关注的“大事件”。本来只适合于5%左右学生学习的“奥赛班”,却有95%左右的学生陪同参加。“奥赛班”为何具有如此强烈的“从众效应”?

其实,许多人都认为开办“奥赛班”的动机是好的,结果却是“弊大于利”的。那么好的、善的动机究竟是如何演变成为不良的结果!本应该成为思维训练游戏的“奥数学习”,在许多情况下竟变成了遏制思维活力、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机械练习,成为了“反数学”的“魔鬼式”训练。

于是,本来是基于开拓学习兴趣的“奥赛班”反而令多数学生失掉了兴趣,基于快乐的“奥赛班”反而令多数学生失掉了快乐,基于思维体操的“奥赛班”反而变成了“思维杂耍”。“奥赛班”竟然演变到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却沦落到培养学生“解答考题”技巧的地步。

这种种与奥赛班设立初衷相违背的问题,不能不发人深省。

功利主义是“奥赛班”持续高温的主因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具有浓厚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在其影响下,教育成为了人们追名逐利的战场,教育引导学生自由发展的内在品质迷失了。人们对教育缺乏认识和尊重,不理解教育的内在价值,不了解知识的内在趣味,不认同儿童的自由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赛班”成了人们追名逐利、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重要敲门砖。

而中考、高考选拔制度中的负面导向加剧了这一导向。许多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对“奥赛”获奖者采取降分录取或优先录取,甚至在中考、高考的试题中列入一些“奥赛”试题,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奥赛班”持续高温、愈演愈烈。“小升初”考试取消后,不少初中名校在选拔新生时虽不考试,但为了招揽更多的优质生源,往往将“奥赛”成绩作为招生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的“奥赛”成绩好,还可以免收赞助费。而且,“奥赛”成绩好的学生在高考录取中可获得高达20分的加分,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保送到名牌大学,这些做法极大地刺激了广大家长送孩子参加“奥赛班”的积极性。

这更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衡。当前,我国正积极通过宏观调控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但各地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对教育的投入参差不齐。教育资源配置在不同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存在着较大差距,有明显的优劣、强弱、多寡之别。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名校,但名校毕竟数量太少,由此造成供不应求,根本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奥赛班”的健康发展值得期待

为了不因噎废食,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奥赛班”发展的健康途径。

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将奥赛成绩与各级各类升学脱钩,让“奥赛班”回归本真,回到少数人的“小事件”上来。全面禁止将奥赛成绩与各级各类升学直接挂钩,严禁在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中出现在奥赛中使用过的偏题、怪题和难题。当奥赛成绩不再具有免试、免费或降分升学的功能,不再是升学竞争中取胜的一个法宝时,那些基于功利目的和投机心理的家长和学生就会对“奥赛班”失去兴趣,“奥赛班”也就会返璞归真,名副其实地成为少数学生发展个人兴趣、探索科学奥秘的乐土与家园。

变革改造“奥赛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奥赛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学校教育非生活化的严重弊端,“奥赛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辅助教学和培训方式,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世界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上流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危害性很大。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们的起跑,更要关注他们跑步的过程,要提倡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自由地学习。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规划、布局“奥赛班”的数量和规模,将“奥赛班”的教学管理纳入政府教育行政管理的序列中去,定期对“奥赛班”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使“奥赛班”回归到少数人的个体化学习方式上来,并使其真正成为基于少数拔尖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教学与培训模式。

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要珍惜、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强化和拓展其示范与辐射功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缩短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各学校之间相对均衡的发展。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出于相互攀比的从众心理,盲目跟风地将孩子送进“奥赛班”,主要还是对“奥赛班”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不够。很多家长只注意到奥赛成绩与升学挂钩这一面,对奥赛的基本精神与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知之甚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乏主见。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普及现代教育知识,传播科学教育观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