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仁江、沈春龙、俞益:退伍军人创业的典范

2007-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顾学松 潘剑凯 我有话说

2007年5月,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一家专门从事食堂承包、托管和主副食、快餐配送的餐饮管理公司隆重开业。与众不同的是,这家公司实行的是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每周要组织各食堂开班务会检讨得失,每天每个员工都有具体明确的“一日生活制度”约束。

这家名叫“益江龙”的餐饮公司,是由三个退伍兵开的:沈春龙,现

年34岁,原籍江西,曾在浙江某野战部队担任司务长,在部队服役12年后于2005年转业到嘉兴。陈仁江,46岁,曾经在北京军区当过兵,如今在嘉兴一家热电厂担任热电工程师。俞益,30岁,嘉兴本地人,曾在驻厦门陆军某部后勤服役4年。

“益江龙”,是从陈仁江、沈春龙、俞益3个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起的名。

沈春龙退伍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公司担任董事长的俞益是3人中最早进入社会自谋职业的,但忙了几年没有大的发展。脱下绿军装,都想再在社会上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然而,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我怎么干?这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春龙和俞益相遇了。一个是曾经的司务长,一个是曾经的炊事班长,谈起自谋职业的艰辛都是不胜感慨,但一提起部队的“大锅菜”却兴味盎然。

“能不能把部队的‘大锅菜’端到地方来?”一个大胆的创业设想油然而生。经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嘉兴市5县2区有超过2.5万家食堂,因为管理质量、成本等原因,有意把食堂承包出去的单位占70%以上。目前一些个体工商户在承包食堂,服务质量上参差不齐,如果出现一个操作更专业、服务更规范的餐饮管理公司,将极大地推进本地数万个食堂的管理水准。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在他们身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很快,他们就开办了自己的餐饮管理公司,把食堂餐饮配送、承包管理、托管等一系列在嘉兴尚属空白的业务市场构建了起来。

“从前,我们为部队官兵提供的服务让他们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现在我们把服务对象定位于普通劳动者,他们将吃到更安全、更可口的饭菜。”这就是“益江龙”的服务目标。毫无疑问,“益江龙”3名创始者对军旅生涯充满感情。在这家公司的网站上记者发现,不但公司简介里表明了创办人的身份是3名退伍军人、公司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等内容,就连招聘,也一直强调“转业退伍军人优先”。在“益江龙”,退伍军人是绝对的骨干力量。由于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针对食堂,也就是“大锅饭大锅菜”,这对退伍回来的军队伙食人员是绝佳的表演场所,几乎不用培训就可直接上岗。而部队其他退伍兵,可以从事行政管理、配送驾驶等,各司其职,各尽其用,表现出了良好的就业适应能力,目前没有一个中途从公司离职的。显然,大家有着相似的经历,有着迅速、准确执行上级命令的习惯,这是别的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嘉兴市民政局优抚安置处主任科员潘广林也是退伍军人,他感慨地说,“益江龙”公司成立半年多来,已经吸收30多名退伍军人,为民政部门的安置工作减轻了较大压力。其标本性意义还在于告诉更多的退伍军人,他们比普通的社会劳动力更有优势,这有助于退伍军人增强自谋职业的自信心。

“益江龙”公司成立以来,目前已和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政府、大桥镇中心幼儿园、驻嘉某部队及一些大型企业签订了餐饮配菜、承包食堂等合同,合作单位达到25家。做餐饮最要紧的是食品安全,要是出现一个问题,公司的信誉就倒了。“益江龙”除了在人事管理上采用部队的一套做法,在业务管理上同样吸收、复制了部队经验:厨师做的每一份菜,都要保留样品24小时,如果出现意外,即可将样品送交检验,分清是谁的责任。公司还准备和当地卫生部门合作,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在农户的田间地头就对采购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食品安全。沈春龙说,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在普通餐饮上,力求做精、做细,做出品味;同时还要吸收更多退伍军人加入这一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