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术涵养更重要

2007-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克梅 我有话说

据媒体报道,随着珠海艺术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当地参加艺术考级的学生越来越多。去年,仅上海音乐学院在珠海设立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点,就有700多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从现有的艺术考级流程来看,在规定难度的篇目内,考生只要能够娴熟、动情地完成演奏程序,就能得到一定等级的艺术证书。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许多城市里

是一个普遍现象。

报名参加艺术等级考试的人数增多,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艺术才能的培养,这对于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时下的这种艺术等级考试还较多地侧重技能方面,考生的艺术涵养如何,以及是否具备“为社会和大众服务的艺术认知”,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这就容易让考生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艺术仅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对表演技艺考核的同时,切莫忽视对孩子艺术涵养的考察和培育。

艺术活动是建立在人类共有的人情、人性基础上,用博大精深的责任、爱戴、理解、尊重来完成演艺者主体和审美者之间的紧密对接。在注重艺术效应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效应;在注重情景效应的同时,也应注重精神感化。比如说,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尊重、从容、表达和交流。音乐爱好者如不能和音乐达成和谐共振,就成了涵养欠佳的“专业外行”,音乐就成了装饰。而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艺术责任、参与意识、尊重和互动意识,轻描淡写地扔掉、抛弃,则所谓的音乐爱好者充其量只是“音乐门外汉”。

艺术涵养的积淀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海顿曾经说过,“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柏拉图认为“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这些都说明对艺术境界的超然体验和感受,理应成为艺术爱好者从小就自觉树立的追求。当前,我们不少地方一方面音乐活动非常活跃,另一方面却忽视艺术涵养的培育熏陶,只能说明音乐在这里变成了纯技术操作,音乐活动放大的是功利、技巧、炫耀、荣光和出人头地,而不是感受、感动、陶醉、交融和社会责任,人性的关照、思想的品位和灵魂的共鸣碰撞成了稀缺。

一个优秀的艺术表演者,不仅应该具有高超的艺术表演能力,同样也应该具备较高的艺术涵养。忽视了对艺术涵养考察的艺术等级考试,本身就丢掉了很重要的另一半。愿我们的艺术考级考试在关注学生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能促进、提升他们的“非技术成分”,那就是对艺术人格、艺术责任和艺术涵养的追求,使学生们既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也具备不凡的艺术涵养,将来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德艺双馨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