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强者不息

2007-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杨永林 刘小兵 我有话说

8月27日晚,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陕西西安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53名选手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为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中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光荣属于顽强拼搏的强者

残疾人能做些什么?不少人只知道盲人按摩。但记者在第三届全国残疾

人职业技能竞赛上看到,聋人在做木雕、刺绣、服装设计,肢体残疾者在做插花、编织、彩绘,视力缺陷者在电脑上设计精美的网页……参赛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向人们展示着他们不输常人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及对生活的热爱。

比赛现场,参赛的残疾人各展本领、一较高下。一位左腿有残疾的摄影师拿着三角架,背着硕大的摄影包,穿梭在各个比赛场地间,用手中的相机抓拍每一个精彩瞬间。他叫王绍良,是来自青海省黄南州的封面摄影选手。他向记者介绍,高中毕业后因腿部残疾没有考上大学,为了谋生就开了个照相馆,并由此喜欢上了摄影。由于腿脚不便,他在拍摄中吃了不少苦。然而,当一幅幅作品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时,他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次是王绍良第二次参赛,他笑着说,虽然自己的摄影装备不是最先进的,但他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来自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美发选手刘燕虽然腿部有残疾,但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做出的发型既新潮又时尚。她告诉记者,由于残疾,小时候她受到了不少欺负和嘲笑,为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由于家境贫寒,她学习美发的钱都是借的,生活费非常少,有时只能靠喝凉水充饥。苦尽甘来,学艺归来后,她在当地残联的资助下开了一家美发厅,如今生意还不错。此次参赛,既是回报残联对自己的帮助,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好机会。

在科技含量最高的计算机类比赛中,共有200多位残疾人选手参加了计算机程序、网页设计、制图、电子装配测试等9个项目的角逐。记者发现从广告设计的机房中走出一位拄拐杖的女选手,便上前和她攀谈起来。她是来自江苏省的选手,叫王风霞,中专学的是包装广告设计,从一家工厂下岗后开始自己从事广告设计方面的业务。为了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商机,她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而且还要抽出时间参加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培训。她认为,残疾人要融入社会,就应该自强自立,不要总依赖别人,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本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云集了全国近千名残疾人选手,他们在每一个比赛项目中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精湛的职业技能和可贵的“工匠”精神。这些残疾人选手以不屈的性格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劳动改变了命运。

培训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

“我们来参加技能竞赛,既见世面,又能与同行交流经验,对自己技艺的提高大有帮助。”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常能听到的话。参加此次竞赛的选手可以说是代表了各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各地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成效。

北京市残联教育就业部的王副主任向记者介绍,北京市的残疾人教育培训情况可以总结为“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进得来”即不让一名残疾人因贫困而失学;“留得住”即通过采取种种资助措施鼓励残疾人不断学习深造;“学得好”即在教材师资考试等方面充分照顾残疾人的特点,使他们能像健全人一样学好知识;“出得去”即让残疾人学三项技能,会两项技能,掌握一项技能,从而能在社会上立足。

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劳服中心的许玉环对记者说,劳服中心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同时也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如果有残疾人想开店创业,他们可以帮助他租铺面,并提供2000元启动资金。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他们通常都是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残疾人进行培训,这样就能保证培训后上岗。青海省的做法则是通过委培、代培、自培等方式对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省残联教育就业部王康部长介绍说,他们在农村主要是根据当地情况,结合残疾人的自身条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比如他们开展过“四机联动”活动,即由残联出资购买爆米花机、配钥匙机、缝纫机和纳鞋底机,然后将技术传授给农村残疾人,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采访中,不少残疾人选手向记者表达了对残联等单位的感激之情。北京代表团的选手们对市残联细致入微的工作赞不绝口,他们对记者说,残联为了让他们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想方设法在赛前培训时请到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等10多所高校的30多名教授、专家做指导老师,让他们受益匪浅;参加计算机组装项目比赛的山西肢残选手侯陆军也感触颇深地对记者说,他毕业于长春大学工业会计专业,但对组装电脑一直很有兴趣,这次参加比赛,得到了残联的技术培训,使他的技术又得到了提高;来自重庆的美发师许长富对记者说,他在开美发店的时候得到了当地残联的大力支持,还向他推荐好的美发专业学校让他去深造,令他格外感动,因此他也对到店里来理发的残疾人给予优惠,并准备聘请残疾人到店里当帮手。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处于就业年龄的残疾人3400多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现在,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残疾人专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已发展到1100多个,接受残疾人职业培训的公共培训机构近2500个,达到中等学历的职业教育机构有近200个。年度组织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的人数由“八五”时期的不足40万人增长到2006年的105.4万人,年度新安排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由“八五”时期的10万人左右增长到2006年的36万人。

公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本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为残疾人展示其职业技能和精神风貌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营造了一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来自西安各高校200多名志愿者和众多的工作人员,以他们热情的服务让残疾人选手感受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这些年,我们都有很深的体会,社会上对残疾人越来越关心和重视了,让我们不再因为是残疾人而觉得自卑。”不少选手都这样对记者说。这些选手可以说都是本行业里比较出色的人才,他们与健全人相比毫不逊色。但他们毕竟只是8296万残疾人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很多残疾人在求职就业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中残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王新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残疾人就业问题,影响首先来自全国的就业形势。据了解,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岗位供给仅为每年1200万个。全国达到就业年龄、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目前有800多万,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其次,残疾人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技能水平偏低、就业竞争能力较弱也是影响残疾人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全国15岁及其以上残疾人中,小学、初中文化以下的超过一半,文盲、半文盲达3591万人。还有就是对残疾人就业的一些陈旧观念和认识依然存在,歧视、忽视甚至侵害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董福慧是本次竞赛监督仲裁委员会委员,他表示,盲人按摩是非常适合盲人的一种职业,但是如何让盲人更加科学规范地学习按摩,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和增强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盲人中有不少是先天盲,文化程度很低,影响了学习按摩的效果,因此,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有一套适合盲人学习的好教材,才能尽快提高他们掌握技能的速度。

青海省残联教育就业部王康部长也向记者谈到了在帮助残疾人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他认为,有些地方流传“现在连健全人都安置不了工作,哪儿还顾得上残疾人”的说法,这样的看法是对残疾人的偏见。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劳服中心许玉环也谈到,残疾人由于身体或精神、智力上的缺陷,在心理上多多少少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抑感,使其本来应有的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一些技能不敢去尝试,从而失去就业的机会。因此,对于残疾人还需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关心和教育,使他们正确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竞争。

有关专家指出,保障残疾人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就要保障残疾人有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并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给予经费支持。在有能力就业的前提下,要优先保障残疾人获得就业的机会,即“机会平等”。还要保障残疾人在相同努力和付出下有相同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回报,即“收入平等”。

本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残疾人奏响了自强自立的旋律,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残疾人、支持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让他们与我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参加计算机程序项目比赛的选手正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赛场紧张编程。本报记者刘小兵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