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月饼走到历史拐点

2007-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山峰 我有话说

再有20来天就是中秋节。这会儿,咱普通百姓的心情是轻松的,因为咱又要高高兴兴吃月饼了。可做月饼的企业却是紧张的。倘若因为赶制月饼而紧张还在情理之中,但有些企业却不得不为今年能否挣到钱而紧张。有人说,今年所有月饼企业都走到了一个历史拐点,有能力的,前方是金光大道;没水平的,不但本利难收,而且自身难保。

要说中国中秋月饼市场,还真令外国人啧啧称奇。单就月饼这一种商品,2005年全国产量就接近20万吨,销售额达到100亿元;2006年产量又进一步增长到25万吨,市场销售额突破了110亿元。可据调查,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大品牌在高档月饼市场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中档月饼市场也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一些知名度较低的月饼生产厂家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专家预测,这一趋势今年将更加明显。

是谁促成了这一趋势?当然是咱老百姓啊――过去过中秋节,咱不知道名牌与非名牌的差别,胡乱买几块月饼应应景也就罢了。如今,咱有了食品安全意识,有了品牌意识,对月饼卫生指标以及口味、形式、品种、风格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几个人还会选择“杂牌军”呢?

最近几年,几乎年年都有权威机构借助市场数据,指明市场对品牌的偏爱。但总有一些小企业不以为然,指望通过打成本战、价格战、时间差、地域差在市场上分一杯羹。有企业还道出赢利玄机:名牌月饼在中秋节当天上午往往已经售罄,杂牌月饼当天下午就能创造销售奇迹,当天晚上只需把价格减半,照样能赚得钵盘皆满。但是现在,这类企业的如意算盘怕是越来越难打了――

2006年,GB19855《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如果月饼生产企业的原辅料不符合相关规定,生产过程不符合食品安全控制规程,出厂检验管理不严格遵守程序,不要说上市销售,连组织生产都将成为问题。

今年8月,商务部向月饼生产销售企业发出“特别提示”:月饼生产经营者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遵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和搭售等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严格按照GB19855《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建立健全进销台账,实行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按照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有关问题的公告》规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按照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规范月饼的标签标示,真实反映产品属性;严格执行GB19855《月饼》国家标准中关于“月饼销售包装成本不得超过月饼出厂价格的25%”和“每千克月饼的销售包装容积应不超过9.00×103cm3”的强制性规定;等等。各地很快将就上述方面对月饼市场进行检查――细看这几条“提示”,几乎条条都涉及月饼“杂牌军”赖以生存的手段,“杂牌军”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

也是今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透露,自2006年9月开始对包括月饼在内的糕点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后,促进了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量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糕点食品企业不得不停产、转产或被市场淘汰。而从2008年开始,所有糕点月饼企业一律不得无证生产,无QS标志(我国实行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标志)的产品也一律不得销售。

百姓不认杂牌月饼,政策杠杆也在逼月饼企业品牌化。当此历史拐点,月饼生产企业是该认清形势了。

而令老百姓高兴的是:最近一年来,我国糕点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改进;行业内许多骨干企业从厂房、设备、加工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改造,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能够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卫生安全控制体系)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为保证糕点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