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家级开发区:从新理念到新优势

2007-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冯蕾 李慧 通讯员杨崇浩 我有话说

背景链接

“三为主,一致力”的新内涵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成立天津、大连等1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0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共54个。其中,中西部22家,东部32家。

2004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仪在讲话中对“三为主,一致力”(即以发展工业为主、利用外资为主、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发展成为“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

2006年,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36.90亿元,工业增加值7414.24亿元,税收收入1570.02亿元,出口1492.33亿美元,进口1338.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12亿美元。依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04%、24.46%、28.77%、31.14%、20.13%和12.97%。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00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左右;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1%。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万元/人,单位面积土地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15亿元/平方公里,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生工业产值63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图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焦永普摄

走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草茵茵,高楼林立。

很难想象,23年前,这座外向型现代化工业新城,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荒地。而变化的,不仅仅是街道和楼房。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这些年变化最大的是我们的引资观念。”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倪祥玉说:“前年,我们砍掉了一个大项目,对方是一家知名的化工企业,投资额巨大。如果引进来,对提高开发区的一些重要指标将发挥关键作用。要是前些年,我们可能会把它引进来,但现在我们考虑到开发区的长远发展,最终决定放弃这个项目,尽管很心疼。”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杨志泽告诉记者,这两年占用资源少,消耗能源小的项目增多,项目质量得到提升。今年新批准各产业项目中,从事科技和研发的项目比去年同比增长了10%,增资中,药明康德等这类项目大约有8个,同比增长15%。低消耗、低投入、高产出项目招商思路得以显现。

“过去我们是随机式引进项目,被动地接受产业形成,现在我们是主动地、有规划地培育和引导优势产业的形成。过去我们简单依靠大企业的龙头作用,自发形成产业集群,现在我们是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有意识、有步骤地积极培育和完善产业配套环境,着力延伸和强化产业链条。”倪祥玉说。引资,从过去的饥不择食,到现在的精挑细选,这个变化给开发区带来了发展的思路、发展的质量,更带来了发展的自信。

天津开发区的变化,仅仅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个缩影。

“长三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者们形象地说,从“捡到篮里都是菜”到“挑肥拣瘦”,从“盲目引资”到“反向考察”,开发区正在悄然改变。”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说,在招商引资中他们逐步设立门槛,对招商引资的对象也开始提高要求,有所选择。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这从一个方面折射了开发区自身实力的增强。

“实践表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经过23年的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中国土地集约程度高、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聚集效应突出的外向型工业区。据统计,2006年中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GDP10137亿元,工业增加值7414亿元,税收收入1570亿元,外商实际投资147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从“以地换钱”到“以钱换地”

土地优惠,曾是开发区吸引外资的重要政策。“然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量的增强,尤其是土地等资源要素的紧张,新时期,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刻认识到土地作为第一资源的稀缺性和危机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孙久文教授说。

对于日新月异的开发区而言,土地的意义已变得超乎寻常。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第一个自筹资金兴办的开发区。

近年来,昆山开发区提出“以钱换地”的发展思路。据了解,2006年,为了让一个1996年建厂运营的纺织企业搬迁,开发区向企业支付了9600万元,为了让一个1991年投资昆山的外资制鞋企业顺利转移到外地,开发区花了2000多万元。从2003年到2005年,昆山开发区花了5亿元从企业手中收回了3400亩土地。“这些企业当初是我们请进来的,昆山今天的繁荣有他们的一份贡献。当初它们享受到了土地等多种优惠政策,但现在我们要进行产业升级,要让他们搬迁,我们应对它们做出合适的补偿。”苏州市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开发区经济迅速发展,空间承载能力已经成为当地政府考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过去是以土地换来投资,换来金钱,现在是以金钱换土地,以金钱换资源,以金钱换空间。同样的土地,过去与现在所承载的内容有了天壤之别。过去,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越来越多地聚集了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对土地资源认识的深化,许多开发区把土地政策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土地政策的变化折射出集约发展的思路。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勇说:“首先,为从源头上保证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我们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等指标挂钩,对质量不高的项目,土地价格形成一道‘门槛’。严格规定项目投资总额和密度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供应土地。其次,天津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出台‘梯度地价’政策,根据不同行业的平均投资密度确定不同工业行业的基准地价,切实做到将土地价格与行业门类及投资密度挂钩,实现地价政策的公开并鼓励企业集约利用土地。目前,天津开发区工业用地中外商投资密度平均达到每平方公里7.5亿美元,每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产出GDP达到18.6亿元。

“规模发展之路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说,近年来,秦皇岛开发区严格筛选和考察进区企业,重点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科技含量等指标,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亮起“红灯”。

从开发区建立之初的“土地优惠”,到开发区发展壮大后的“土地门槛”,开发区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6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不足全国千分之四的建设用地,创造了约占全国4.8%的GDP、4.2%的税收和16.1%的进出口额。

从“先发优势”到“综合优势”

当然,开发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家指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利用外资的政策支持国内已经趋同;此外,“两税合并”后,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也已趋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些“政策优势”正在弱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开发区需要进行又一次全新的探索。

“现在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竞争不在于政策优势,政策优势已不是开发区的‘卖点’。”倪祥玉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大的一个“卖点”,就是开发区管委会是服务型政府。管理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区,不到500个工作人员,效率不可谓不高。

“更重要的是,天津开发区正在重点打造自己的产业集群。”倪祥玉说,一,要把开发区建成“双高”特征更为突出的区域。一是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基地,一是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或者叫产业化基地。二,重点产业要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生物产业的高速发展创造必备的良好条件。三,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从被动式的科技进步转向主动式的科技进步,从随机的产业的构成转向到政府引导下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构成,从原来由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而自发地形成一个产业链转向能够主动的引导和构筑的产业链。

据了解,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许多开发区都形成了特色不同的产业集群:北京开发区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是化工产业集群,长春、武汉、重庆开发区是汽车产业集群,青岛开发区是家电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使开发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说,产业聚集,企业集中,也使得开发区在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推动着开发区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专家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特定区位、优惠政策的“先发优势”,正在转变为产业集群优势、技术优势、制度优势、人才优势等“综合优势”。这些优势,是发达国家开发区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投资所真正看重的优势。

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刘培强说,开发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是一个先行的探索者,20多年来,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和“示范”作用。而今,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丰富“三为主,一致力”(见链接)的发展方针,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节约型经济等方面,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开发区正发挥着新的“窗口”和“示范”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