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插旗山顶党旗红

2007-09-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杨怡 本报记者张国圣 我有话说

在插旗山顶,刘昌福就是一面灿烂的党旗。他带来了电,带来了校舍,带来了十年翻三番的收入增长奇迹,带来了村民们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刘昌福很普通。他任村支书的重庆市彭水县如榔村距县城85公里,

位于海拔约1300米的插旗山山顶。村子三面是悬崖绝壁,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由于环境恶劣,10年前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50元,九成村民从未到过县城。

但刘昌福很清楚,他不能就这么“普通”下去。他是村支书,有责任带着乡亲走出一条致富路。“致富路致富路,要致富,先得有路。”刘昌福说,“要是如榔村修不通路,我死不瞑目!”好心人劝他:路不通你死不瞑目,可能还要好一点。要通路,恐怕不光是你,还得再准备20副棺材。

当过兵的刘昌福没有被吓住。1999年正月初一,他自己举债10万元,带着600多名如榔人上了工地。村里400名壮劳力被编成了一个连,50多岁的刘昌福又一次成了“尖兵”,吃住几乎都在工地。老伴焦连荣不仅捐出了自己喂的3头肥猪,还成了工地上不计报酬的炊事员。在刘昌福的带动下,如榔人个个都像“拼命三郎”。没有一样现代化的工具,如榔人用绳子把自己吊在半空,用锄头、铁锤、钢钎一下一下凿,硬是在5公里长的峭壁上“刻”出了一条能通行卡车的公路。

2000年,如榔村全长12公里的“通天大道”通车,一辆卡车一次就将5吨化肥拉到了家门口。这些化肥,过去至少要100名壮劳力整整背一天。

在村民眼里,刘昌福绝对是个大能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还特别有办法。多年以来,如榔人一直盼着能用上电灯,看上电视。电力部门来村里勘测过很多次,却始终没找到将半吨重的电杆送上山的办法。村里14名党员和村干部开会时,刘昌福拍着胸脯说:“资金我们想办法解决,电杆再重,我们想办法拽上山!”他个人举债5万元买回了电线,带着全村“拽”电上山。整整一个冬天过去,半吨重的电杆被如榔人用绳子一根一根拽上了峭壁。1998年春,耀眼的电灯照亮了插旗山顶的如榔村,村民们看电视、唱卡拉OK,好多家庭都大摆宴席庆贺。

10年前,如榔村只有5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高中生,念过初中的中青年还不到五分之一。村里的学校年久失修,学校只能租借民房进行“游击教学”。刘昌福多方奔走,终于争取到了3万元的建设物资。他又开始举债,自己凑齐了建校所需的材料。他带着村里400多名壮劳力,用几个月时间将上百吨的水泥、沙子、钢筋从山下扛到了山顶。1999年秋季开学时,如榔小学新楼建成,村里140多名适龄儿童终于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安心学习了。

今天的如榔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000元,80%的家庭用上了家用电器。村民们买回了摩托车、盖起了新房、装上了电话。信息畅通了,视野开阔了,人们纷纷走出大山谋发展,务工很快取代喂猪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一些年长的单身汉也娶上了山外的媳妇。(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