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戏曲现代戏的新创造

2007-09-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叶蓁蓁 我有话说

歌仔戏通俗的解释是“歌戏”,是在闽南民间歌谣“歌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是中国三百多个地方剧种中,唯一根源于大陆、形成于台湾的戏曲剧种。

现代商业社会,人们特别怀念传统的民谣时代。歌仔戏就是保留了质朴的民歌民谣,具有浓郁的闽南乡土风情。闽南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过去,闽南山多地少,

闽南人不断地出外闯荡,所以闽南民歌中,包含了许多思念、忧郁的民风,就像美国的乡村音乐,蕴含着忧郁的音调。三百多年前,闽南人跨过海峡天险,唱着《渡台悲歌》的歌仔,到台湾拓荒开垦。从那时起,悲情注定要与这座海岛连接在一起,忧郁伤情的悲歌从此牵挂两头。今天台湾流行的闽南语歌曲,就延续着这种乐风。在流行乐坛中,凡是在台湾流行的闽南语歌曲,也很快在大陆流传,其中悲情伤感的歌总会勾起两岸人心头的颤抖。这与台湾、福建相连的历史有关,与闽南人的情感有关。

福建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创作演出的歌仔戏《邵江海》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音乐同样令人伤感,像剧中牵动人心的“小船走”之歌,就包含忧伤的乐风。而戏中的曲调、民歌民谣,如泣如诉,似乎可以看成是中国的蓝调音乐,具有草根性。

歌仔戏与北方大剧种不同,它是在民歌民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乡土戏剧,具有载歌载舞、活泼自由的状态,好看好听,灵活动感。

《邵江海》在歌仔戏独特的美学风格上,呈现出凄美、淡雅、婉约、抒情的特点。典雅悠扬韵味绵长的音乐,为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和凄美淡雅意境的营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剧也很注意生活气息、民间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渲染,巧妙地化用闽南的民俗民情,丰富戏剧情境和人物。

诗意、忧伤的悲剧剧作风格

《邵江海》以戏曲艺人生活为题材,从田汉的《名优之死》,秦瘦鸥的《秋海棠》等开始,这类舞台剧已有很多;《邵江海》又是一部真人真事戏,这更不新鲜,但是《邵江海》在剧作创作方面,却走了一条新路。剧作者曾学文似乎在寻找别样的诗意、忧伤的悲剧风格,并于其中体现戏剧性的路子。

邵江海是歌仔戏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一个弱者,弱者无力反抗,却又不能不反抗。每一方面、每一次的反抗,他都是失败者或妥协者,然而他对歌仔戏的热爱和理想却从无衰减,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屡败屡战的英雄。所有的磨难都不能浇灭他心中的艺术火焰。在这个意义上邵江海是一个胜利者,由此也就显示出《邵江海》的内在的戏剧性:一个不断失败的胜利者,一种似乎极为微弱、却是任何强大力量都压制不了、消灭不了的理想力量――正义的、优美的、文化的理想力量。用时下流行的话谈,也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根力量。

成熟的现代戏曲的艺术精神,就是走出古典戏曲传统的道德天地,在哲学和美学的天地里进行个性的思考。

剧作者曾学文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他和前辈剧作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实践。他出生于厦门这座风景美丽的海岛城市,他沐浴着天风海涛,在崇尚艺术的氛围中受到熏染,很自然地选择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道路。在福建省的戏剧作家群中,他是个现代派。但我总觉得用现代派来描述他并不准确。他作品中的人物有情感的忧伤与悲怆,有灵魂的困惑和追寻,在浓郁的乡土氛围中营造着诗的意境。他的剧作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戏曲,代表了厦门新都市戏剧的风格。

《邵江海》中的邵江海有着极其独特的个性。邵江海是一个超越世俗生活、超越传统偏见、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家。他最痴迷的是歌仔戏,不把婚姻、家庭放在心上;对物质生活的匮乏,他仿佛视而不见,常常是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为了一把心爱的“大广弦”,甚至可以忍受胯下之辱,所以他是弱者。可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强者:他为歌而狂、为歌而痴,心中的艺术思维如此活跃,接踵而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使他在精神上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因此他又是崇高的、圣洁的,是一个艺术上的巨人。他的形象使我们联想起中外许多可敬的艺术大师。邵江海形象是伟大艺术家的形象,超越了剧中的抗战背景和闽南背景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剧中探索的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民众、艺术与人生等问题,对于邵江海个人来说,同时又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民众、个人的生活道路问题。因此,剧作涉及了艺术哲学和生命哲学的课题,上升到了哲理的层面,这是那些拘泥于政治、政策层面和地域的界限,不能也不敢超越题材、深入挖掘人的精神世界的平庸之作所不能比拟的。

戏曲现代戏的美感

一位戏剧评论文章写道:《邵江海》把戏曲现代戏的诗化特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看完《邵江海》,你会感到这是一种境界,它可以让你思绪飞翔,让你体会到创造的无穷,让你在纯粹的诗意当中感受到悲剧的巨大魅力。

如果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那么《邵江海》则继承了传统戏曲的歌舞精粹,又大胆吸收了现代歌舞手段,使整部戏的歌舞达到了行云流水的地步。

《邵江海》的歌舞是最有特点的,它秉承了传统戏曲“无歌不舞,无动不歌”的优良传统,有力地避免了戏曲现代戏“话剧加唱”的弊端。在剧中,演员的独唱、对唱都伴随着美丽的舞姿,即使是在伴唱过程中,台上的演员也在舞之蹈之。《邵江海》的舞蹈在编排上十分考究,编导把传统戏曲的水袖和武打、民间舞蹈的丰富与现代舞蹈的单纯密切结合,在造型、布局和节奏上体现出富有韵律的美感特征。

编导把歌仔戏载歌载舞与戏曲的特点融为一体,在传统歌仔戏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其中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是创作者把传统戏曲程式与现代舞台语汇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戏曲形式来。戏中有许多出彩的表演是以前戏曲舞台很少见过的,导演用戏曲、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段,将捕捉到的独特生活形态,用舞蹈动作化入戏曲的韵律之中,像犁田、迎亲、洗脚、祭戏神等,可以说,这就是戏曲新程式的创造。而演员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无论是传统戏曲的蝶步、水袖、跟头、开打,都让人既能欣赏到传统戏曲的技艺,但又惊异于经过精心创造的新表演。

值得称道的是这部戏演员很年轻,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出演邵江海的郑惠兵、春花的扮演者苏燕蓉和亚枝的扮演者庄海蓉,都有着扎实的功力,掌握了娴熟的唱念做打技巧,而且具有了塑造人物的内心体验和外部技术创造。特别是他们的身段和做工,有着闽南剧种所独有的形体特点和细腻风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