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津门户“第一哨”

2007-09-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国文 李广君 吴德超 我有话说

 

一等警报拉响时九站官兵迅速出动

在渤海深处,有个面积很小的海岛。历史上,西方列强曾7次从这一海域入侵京津。而今,驻守在这里的济南军区空军

雷达某旅九站新一代知识军人认真履行使命,连队雷达情报优质率保持100%,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誉为京津门户“第一哨”。

开机就是战斗

雷达九站官兵80%是“80后”人,50%的官兵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这些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军人,能否在拱卫京津空中大门的战位上不辱使命?他们用“平时就是战时,值班就是打仗;开机就是战斗”的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

据统计,雷达九站年上报空情数十万批,既有训练飞行,还有其他空情。九站官兵以“天上不放过一只鸟,海上不放过一根草”的极端负责精神,24小时警戒着祖国领空。

岛上多风,年均大风日100.8天,10级以上大风一刮就是几天几夜。有大风推波助澜,涌起的巨浪对雷达形成干扰。同时,春夏时节,海面因受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会升腾起一缕缕水蒸气,构成海面超折射干扰,常常覆盖荧光屏上的目标,有时还会以假乱真与空情目标交织在一起,让人难辨真伪。

复杂的气象干扰,难不倒新一代知识军人。现任站长陈礼光是硕士研究生。他牵头成立由连队高学历官兵、技术骨干组成的反气象干扰课题攻关小组,定期把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各种干扰情况用数码相机拍下来,一边积累资料,一边对照历年来的气象演变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干扰规律,区别空情目标与干扰回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海上恶劣条件下对目标判性的经验。

未来战争中,强电磁干扰是更大的挑战。九站官兵瞄准实战需要,积极开展反干扰技术研究,利用干扰机模拟“敌”强电磁环境,带着战术背景组织官兵进行掌握低空和超低空目标、反干扰操作和微弱信号发现与掌握等针对性训练,各类战勤人员在复杂条件下处置突发空情的实战能力大幅跃升。

在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这个雷达站的新一代知识军人充分展示了过硬的军事技术。正式演习当天,黄渤海海域风急浪大,空中目标多,空情回波信号弱,在既有红、蓝军战机,又有气象干扰、判性难度极大的情况下,九站官兵仅用规定的三分之二时间,就把各种情报数据迅速报到指挥所。

创下“三最”

岛上潮湿,路面长年湿漉漉的。潮气、雾气和海风中都含盐分,很容易腐蚀装备部件,是威胁雷达兵器寿命的一大天敌。士官魏学龙看到来队的嫂子们刚洗的长发,用“电吹风”几分钟就吹干了,顿开茅塞。这个生于1981年的士官技师喜欢动脑子,他托人从岛外捎来一个“电吹风”,率先用其除湿。官兵纷纷效仿。如此细心呵护,使九站装备在全区雷达部队创下“三最”,即:架设时间最早,累计开机时间最长,故障时间最短。

2002年夏天,10级大风挟裹着暴雨突然袭来。天线车随时有被狂风刮倒、坠落悬崖的危险。来自山东潍坊市的九站战士张明昌把4根准备固定天线的缆绳拴到自己身上,毫不畏惧地爬上天线车。他把4根缆绳拴牢甩下,官兵分成4组,紧拽缆绳从4个方向稳定雷达天线。与此同时,另一拨官兵抡起大锤在地上打钢钎准备固定缆绳。阵地周围都是石质地面,大锤砸在钢钎上,立刻就弹了起来。无法用钢钎固定,官兵就只好齐心协力紧紧拉住缆绳,在狂风暴雨中坚持了3个多小时,死死地护卫住天线车,没有影响空情上报。

用尽孝之心为国尽忠

在这个雷达站,义务兵服役两年,从没有出过岛。为排遣寂寞,他们站在礁石上喊海,蹲在山头上数渔船。然而,在孤独寂寞中他们从没忘记军人的责任。当一等警报拉响时,他们都能生龙活虎地进入战斗岗位,百倍警惕地瞪圆双眼。

油机技师包九胜上岛10年了。那年,父亲突然病危,包九胜恨不能插翅飞到父亲病榻前。由于海上风大,耽误了行程,他回到家时,父亲已与世长辞。“用尽孝之心为国尽忠”,包九胜擦干眼泪,回岛坚守岗位。官兵称他为“包修理”,意为他可包治兵器百病。因技术过硬,包九胜两次荣立三等功。特招大学生干部王强进岛工作5年来,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从事着雷达修理工作,被官兵誉为“兵器通”,年年被上级评为“优秀技术人员”。

九站驻守的小岛,渔民和官兵的副食品和蔬菜基本要从岛外往里运。这一带海域常年有大风,遇到大风停航,连队经常失去补给。2004年5月,官兵连续16天失去补给,炊事班找不到一根菜叶,炊事班长只能给官兵吃泛青的小土豆。尽管这种土豆吃得官兵嘴唇发青发麻,但九站的雷达没有停转一秒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