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密切校企合作 强化服务功能

2007-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张焱 我有话说

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将实践与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在育人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多年实践,淮阴工学院初步构建了学校与地方及企业深度渗透、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办学理念:依靠地方、校企合作

淮阴工学院地处苏北地区,2000年成立后传承校企

合作的办学传统,将密切校企合作,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

该校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工、学、研结合道路,在主动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学校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地方性”确定为学校的基本定位,一方面学校的发展依托地方经济社会的支持,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办学条件等均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许多现实课题,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提升的过程。

院长章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个人推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要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学校对发展地方经济应当有责任感,淮阴工学院应该成为本地区科技创新的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是学校和企业主要合作形式。在学科建设上,该校设置了一批面向地方经济的学科专业,基本实现了与江苏特别是地方产业结构之间的良好对接;为把握教学工作总体方向,聘请了企业、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状态组织课程,形成围绕生产实际的新型教学项目,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积极与地方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加强合作,加大实习实训工作力度。

学院采取联合办学的形式为本地企业“量身定做”了大批紧缺、应用型人才。如该校连续三年为淮阴卷烟厂开设了专门教学班,采取产学结合、工读交替的复合式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统筹安排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要的“零距离”。淮阴卷烟厂原厂长,现任中国烟草集团副总经理的何泽华在评价淮烟班时说:“淮烟班培养的近两百名学生,通过近几年的磨练,都已成为企业生产骨干,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坚。现在看来,实现了‘100%就业、100%胜任、100%成功、100%满意’的培养目标,这一校企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培养模式应当在全国烟草行业推广。”

创新科技服务机制:百名教授进企业

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是学校主动与企业结合的重要途径。学校拨出专项经费,制定详细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百名教授进企业”活动的开展,力争全面完成“十百千”工程:与本地经济实力前十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一百家企业建立新型科技合作关系,通过一百名教授进驻这百家企业,产生一百个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为企业培养一千名科技骨干。

该校计算机系副教授赵建洋和他的同事与7家企业签订了60多个合作项目,其中,有与金湖红光仪表总厂的射频导纳料位测定仪项目,有综合数学监控系统项目――该项目已推广到吉林省档案局、山东枣庄档案馆、连云港档案馆等。目前,由该系服务过的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和金湖等地的企业已正式向他们提出,由企业出资,将其企业的研发中心搬进淮阴工学院的校园内。

“校企结合”促进了该校教师队伍素质和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近三年,全校教师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65项,科研经费总额386.4万元,通过鉴定或验收的成果606项,获得专利14项,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社会带来了数亿元的直接和间接收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4年以来,该校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连续评为实施科技“四大工程”先进集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