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赤子之情

2007-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通讯员 刘泉 我有话说

能让病人少花一点是一点

程东源教授的手机里存储着许多外地病人的号码,这些都是需要复查,并且不富裕的病人。因为询问病情、预约来诊时间等,往往消耗病人许多精力和财力,他就主动打去电话,省去病人的许多麻烦。

他说,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应该有过硬的

品格。当好医生应该学会如何帮病人省钱。

有位从山东济宁来的老人叫韩兆文,带着在老家拍的核磁片子到北京看病。他找了几家大医院,都说得花1400元重做。老人心疼,一千多块啊,在外地打工的儿子挣出来要1个多月!这一天,他带着这张核磁片子,来解放军总医院找到程东源,低声地问,这张片子可以用吗?程东源笑笑说,怎么不能,这张片子很清楚啊。能为病人省下的,程东源都会帮他们省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大多数病人并不富裕,生着病还要花钱,能让病人少花一点是一点。

小儿外科主任许瑞江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看病不易,对外地来京农民他总是热情接待,甚至自己掏钱扶助他们。一位陕西农村来的父子慕名求医,因为生活困难,孩子父亲舍不得住非常廉价的小旅馆,就挤在病床边将就。许瑞江知道后,为节省住院费用,第二天立即安排手术。这一天,他做了4台手术,手术完后已是凌晨1点多。当父子俩因无钱买车票回去而犯愁时,他又悄悄为他们买好了车票。

他说:“一两千元对我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农村就是一头猪、一头牛啊!”

带出好医风是老医生的责任

在总医院里,有一批育才有方的医学教育家,他们把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治学严谨,言传身教,为军内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王士雯在3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诲人不倦,从严施教。每次教学查房,她都挑出最典型和疑难的病历,带着学生问诊查体,让学生先报病情,拿出治疗方案,再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提示应该注意的症状、体征和疑点。无论给研究生还是进修生讲课,她都把自己凝聚着几十年心血的临床笔记和收集的典型病历借给学生,并亲自带他们做重要实验。

“带出好的医德医风是我们老医生的责任”是专家组副组长、骨科教授张伯勋常说的话。

全军优秀教师黄志强也深有同感:“年轻人是容易引导的,几句鼓励的话可能影响他一生。一个人难免要犯错误,纠正了错误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一次在手术台上,黄志强给病人缝合好伤口后,示意站在旁边刚刚毕业的青年医生董家鸿把线剪断。剪线,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既不能留得太多,也不能把打的结剪掉。董家鸿毕竟有些紧张,一连剪了几次都把线结剪掉了,站在一旁的黄志强一言不发,每次都默默地重新将伤口缝好再打结。一次、二次、三次……董家鸿终于在第6次一剪成功。此时的黄志强向他投去了鼓励的目光。这次无声的交流,使董家鸿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1994年,我国著名烧创伤专家盛志勇的弟子王正国,当选为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面对后来居上的变化,盛志勇高兴地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为一名专家如果培养不出超越自己的学生,就是他最大的失败!两年后,盛志勇也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代院士,披肝沥胆,尽显赤子之情。

在这些专家教授甘当人梯的精神表率下,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学者迅速成长起来。

医生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

烧伤医学专家柴家科常对身边的医务人员说:“医生不能只是一个开刀匠,必须重视科学研究,追踪国际前沿,用最新的科研成果,解决临床中的难点,为病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教授们以高超的医术赢得尊敬。

2000年,《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胆道之父”的名字也当之无愧地落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身上。四十多年来,黄志强发明和创造了20多种治疗肝胆结石及并发症的外科手术方法,突破了一系列手术禁区,创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胆道外科学,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使我国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日、美、法等发达国家。

慢性肾病是我国常见、多发并难愈性疾病。为了解除患者痛苦,肾脏病科主任陈香美把慢性肾病发病机理、防治、减缓肾脏细胞死亡三个领域作为主攻方向,13年锲而不舍,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创新。她废寝忘食,把每天睡眠时间压缩到5个小时左右,晚上12点前从未睡过觉。在申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要求高,她带领大家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病房。由于工作紧张,她年过40岁才准备做妈妈,但在孕期的9个多月里,仍照常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肾科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必须工作12小时以上,双休日只有星期天下午半天休息,新到科内的年轻人三年内没有结婚的。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使肾科的医学水平创造了惊人业绩:从编制只有12张床位的小科室,一跃成为集临床、实验、透析于一体的全军肾脏病中心,并成功申报为博士后流动站,技术能力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人体的骨骼,既坚强又脆弱,能够危害骨骼的疾病有成百上千种,尤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甚,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绝症”。王岩凭着为病人服务的“天职”意识,问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一医学领域里的世界性难题。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十五”计划等多项基金资助下,王岩率领他的团队创造了多项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技术,已成功治疗各种患者1万多例。一位患者的父亲在网上留言:“王医生,您救了我8岁的女儿,让我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作为一个边防军人,我无以为报,请允许我向您致以崇高的军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