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唱响盛世之音

2007-09-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楚风 我有话说

每读唐诗宋词,心中就存有对盛唐之韵与盛世之音的怀想与感叹:自唐宋以降,中国古体诗词便再也没有这种黄钟大吕般的遗韵与遗音了,常引以为憾。今偶读《沐春踏歌行》,盛唐诗歌的美妙韵味与天籁之音又轻轻扣动心弦,让人震颤于唐诗宋词的氤氲之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沐春踏歌行》是盛唐风韵的回

归,是对传统文化的又一讴歌与继承。作者高治军以其高深的文化底蕴为唐诗宋词风韵的回归做了美妙的注脚与诠释。

我们知道,表达盛唐之音的诗词都源于歌者对生活、对世事的通透理解,是盛世的再现。同样一脉相承的是,《沐春踏歌行》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实生活的广阔画卷,是当代生活之美的忠实记录与吟唱。它不是花间的浅唱低吟,而是对生活诗意的虔诚膜拜。歌者的喜怒哀乐脉动于生活的四季变化之中。

人说诗歌是从心底酿就出来的美醇,《沐春踏歌行》正是一个鲜活灵魂对美的追求与探究,是一部心灵之美的刻录史。“不爱侯门半盆花,但喜岩上一枝梅。”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这种源自内心对正气的呼唤,以及散布于诗中随处可见的对和谐孜孜不倦的呐喊,是肩担道义的高尚灵魂的体现。

诗是情趣之美,心里盛装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愫,形之笔端的便是一幅幅娟丽的景致,是寄情山水的乐趣,是回归山水的画意。这种情趣之美始终贯穿诗集始末,一枝花,一株草,在作者充满情趣的笔下,有着耐人寻味的空灵与秀美。

当今诗坛积重难返,在这个诗歌无人问津的年代里,有志于诗者,大多是不喜欢言利的环境,认为这样的环境束缚住了诗人们的手脚。过分地渲染环境的作用之于诗,便造成今天写诗的人甚少的局面。但作者却像是“麦田的守望者”,顽强地守护着自己心灵的那块净土,以古体诗词的形式,别出心裁。他真正找到了诗人与读者之间互动的最好载体。在传统文化日渐受重视的今天,用盛唐之韵与盛世之音来敲开读者的心灵之窗,让读者再一次在唐诗宋词的艺术氛围里受到洗礼,获得传统文化的教化之功,善莫大焉。

我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回归着盛唐之韵、唱响着盛世之音、承载着美好理想、引领着阅读情趣的“沐春踏歌行”,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沐春踏歌行》 高治军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