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看大学育人

2007-09-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刘海洋 刘迎军 我有话说

 寻着“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的诞生和成长轨迹,就大学如何育人,记者与海军工程大学校长郭立峰少将展开对话。

举什么旗,育什么人

记者:作为“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母校的校长,您能否谈一谈从“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孕育产生和成长进步的经历中,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育人经验

?

郭立峰:衡阳抢险是一次偶然事件,但“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的出现却有其必然性。这一英雄群体产生于我校,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长期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员思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升华思想境界、激发前进动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记者:这就是说,举什么旗,育什么人。

郭立峰:是的。海军工程大学办学育人的经验可从多方面总结,但最根本的经验是始终关注举旗定向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项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就是因为我们有正确的理论思维作指导,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种理论思维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导向,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用这种价值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上至国家、下至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因此,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员思想,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记者:弘扬“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精神,对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郭立峰: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标准。我军的性质宗旨、职能使命和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必须把使命、忠诚、牺牲、奉献作为价值追求的核心。无论是在生死考验的灾难现场,还是在平凡艰苦的工作岗位,“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成员都始终不忘使命责任,始终坚守精神高地,正确对待得与失、苦与乐、生与死的考验,把自己的理想、追求、智慧和力量聚焦到为部队建设作贡献上,用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为当代大学生和青年官兵树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标杆。

培育战斗精神是关键

记者:采访中,记者有一个突出感受,就是海军工程大学特别注重培育学员的战斗精神,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认识。

郭立峰:战斗精神主要表现为一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一种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一种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过硬心理,一种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它是我军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场,体现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也体现于平时,体现在平凡岗位上的不懈奋斗。“衡阳抢险英雄群体”身上充分反映了这种战斗精神。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大力培育、树立学员战斗精神的决心。

记者:培育战斗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何特殊意义?

郭立峰:总体上讲,当代大学生在智力水平、知识积累、思维层次等方面表现较好,但他们成长在和平年代,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没有经过艰苦生活和艰难环境的锻炼,直面困难、经受挫折的精神有所欠缺。当代大学生要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必须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军校学员来说,培育战斗精神更为紧要,因为他们将来都是建军治军、带兵打仗的骨干,战斗精神是他们履行使命所需、担负职责所需。

记者:海军工程大学在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方面,有何独到的地方?

郭立峰:我们学校是把培育战斗精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先是学科体系建设。我们学校过去是一所工科院校,现在向综合大学转型,增设了军事学、管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培育战斗精神的学科平台。第二是教员队伍建设。要培养学生的战斗精神,教员首先要有战斗精神。过去我们教员有部队任职经历的比较少,近年来我们通过安排教员到部队代职、任职、调研,聘请优秀部队指挥员担任教官等措施,教员的战斗精神得到很大增强。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在全军率先建成400米渡海登岛障碍训练场,建设了木兰湖水上训练基地,在将军县红安建立以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教育基地。第四是充实训练内容。从2005年开始,我校在新学员中开展军政基础强化训练,每天跑5000米、每周一次10公里拉练。过去有的学员直到毕业,游泳也游不完100米,现在第一年就要求能游1000米。我们还组织300公里拉练,校领导和学员一齐走。去年,我们又首批成建制组织研究生到木兰湖进行军事技能强化训练,加强对高层次人才战斗精神的培养。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感到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必须打牢他们的思想政治基础、科学文化基础、综合能力基础和战斗精神基础,这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全方位育人体系是保障

记者: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在一些单位往往流于形式,从“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孕育产生和成长进步的轨迹,我们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经验?

郭立峰:经验就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成员刚出校门,就能挺身而出,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抢险,这与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经常性思想教育密不可分;他们分到部队后,能不懈进取,再立新功,也离不开部队的良好教育。

记者: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

郭立峰: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化,绝不是靠空喊口号,而要靠系统的理论灌输、良好的氛围熏陶、干部的行动影响、经常性的教育促进,缺一不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关键是要紧跟时代、贴近学员、注重实效、常抓不懈。多年来,针对学员入学动机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心理素质差异化的问题,我校通过开展“四爱教育”(爱海军、爱海工、爱专业、爱岗位)、优化“四个环境”(学习环境、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抓好“四支队伍”(教员、管理干部、兼职德育教师、学员骨干),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记者: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没有明显的阶段性?

郭立峰:当然有。这些年,我们遵循学员成长成才的规律,制定《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细则》、《本科学员分级递进政治教育大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员的特点,实行分级递进教育,强化对学员全程不间断的思想教育:第一学年着重进行军旅生涯奠基教育,着重解决“为谁当兵、为什么上军校”的问题;第二学年集中进行立身做人导向教育,着重解决“怎样做人、靠什么立身”的问题;第三学年系统开展献身海防拴心教育,着重解决“立什么志向”的问题;第四学年重点进行合格军官定型教育,着重解决“掌握本领干什么”的问题。

记者: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针对性,也见到实效,“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的涌现就是很好的事例。2005年,海军工程大学被评为“全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真是可喜可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