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黄山:不负伟人的嘱托

2007-09-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又是一年中秋至,9月25日是中华民族万家团圆的日子。在美丽的黄山,各界人士同庆中秋佳节,共迎黄山建市20周年。这几天,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感慨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黄山,显得格外美丽,山下的黄山市区黛瓦白墙的新徽派建筑格外醒目――正在庆祝建市20周年的黄山市,喜气洋洋,笑语

纷喧。20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准黄山撤地建市,而之所以要批准建立黄山市,是因为1979年小平同志发出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旅游开发动员令。

今天的黄山,已经成为中外游客心往神驰的旅游胜地,山上山下每年接待的海内外客人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亿元。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生活在如画风景中的黄山人感受着生活的巨大变化,每每会由衷地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黄山人说:“伟人的嘱托,是黄山日新月异发展的动力源泉!”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半年之后的1979年7月,在中国起步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黄山迎客松迎来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他健步登临黄山,近观奇松巍峨、怪石嶙峋,远眺危峰耸立、云海翻腾,观赏无限风光,寄情神州大地。

7月15日下午3时,小平离开黄山之前,在观瀑楼会客厅召开座谈会,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和徽州山区经济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讲话”。

身穿白色短袖衬衣,脚穿平底圆口布鞋的邓小平一边品尝着“黄山毛峰”茶,用朴素、精练的语言阐述了发展旅游高瞻远瞩: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省里要有个规划。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有时花钱少了还不满意。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

“对黄山的工作要好好整顿。主要是搞好服务工作。凡是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的,工资要高,不好的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还可以淘汰,这样就搞上去了。”

“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要搞些专业队治山。”“山区建设,就是看搞什么收效快就搞什么。”“要有些办法,禁止破坏山林。”

“要很好地发展竹木手工生产,搞好竹编生产,搞些好的竹编工艺品。祁红世界有名。绿茶一二两一包,包装搞得漂亮些,可以当纪念品,游客带回去送人,表示他到过黄山。”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谈话过程中,小平多次嘱咐在场的安徽省委、徽州地委负责同志。

“我找到了人间仙境”

“在黄山,我找到了地球上的人间仙境!”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伊顿先生面对黄山的秀美风光,用诗一般的语言赞叹不已。然而,伊顿先生并不知道,为了赢得海内外游客的赞叹,为了不负伟人的嘱托,黄山人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

今天的黄山人大多都知道1979年的黄山旅游起步时的“起点”:那时候,黄山景区除了行政接待之外,只有自发前来观光的游人,门票价格是5毛钱;小平同志曾入住过的北海宾馆,当时一年的利润是5000元。

按照小平的指示,从1979年开始,黄山旅游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当年10月,中国国际旅行社黄山支社、黄山中国旅行社宣告成立,黄山踏上从“接待型”向旅游经济“市场型”转变的征途;1985年,安徽省第一个高等教育的旅游专业在当时的徽州师专(现黄山学院)设立;1986年,旅游从外事部门分离,专门的旅游局挂牌成立,旅游业从政府接待部门转变为产业管理部门……对于黄山旅游事业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87年国务院批准撤消原徽州地区,成立黄山市,“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发展皖南旅游业,带动皖南经济发展。”行政职能和工作任务的明确界定,为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山市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编制《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报经国务院审查批准。在这个规划的框架下,黄山旅游开发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黄山风景区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之后又成为“世界地质公园”;通过连续举办“黄山国际旅游节”等多种活动,使黄山旅游宣传的影响力迅速上升,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与此同时,黄山风景区一方面科学规划积极改善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2亿元修建三条客运索道和区内道路、旅游通道,新建改建了宾馆酒店,提高接待能力;另一方面,全力落实“绿色”理念,加强对生态环境、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地质遗迹、文物古迹的保护,国内首创

的对天都峰、莲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等景点进行封闭轮休,走出了一条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道路。

从1987年以来,黄山风景区年经营收入增长37倍,利润增长140倍……伊顿先生赞叹的“人间仙境”成为中外游客的共识。

“徽文化是块‘金字招牌’”

黄山有一句广告词叫做“新黄山,古徽州”,形象展现了黄山旅游的独特优势――黄山市不仅拥有奇绝天下的黄山风光,还拥有底蕴深厚的古徽州文化。山下尽揽秀美景色,山下品味灿烂文化,中外游客登黄山、逛老街、看民居……由衷称道:“徽文化是块‘金字招牌’。”

作为三大地方显学之一的徽文化,是古徽州成长、崛起与辉煌的经典符号,博大精深,令人神往。文化的繁荣使徽剧、徽菜、徽州建筑、徽州版画、徽州篆刻、徽州工艺、徽州文书、徽商文化、文房四宝以及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永铭史册。丰厚的积淀为黄山留存了大量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和宏村古民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以及4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7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近5000处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和徽墨、歙砚等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在1979年小平发表“黄山讲话”时,人们对于徽文化的关注,还仅仅停留在为数不多的学者书斋里。当时,游罢黄山的游客为马头墙的飞檐、巍峨的牌坊和玲珑剔透的木雕、砖雕、石雕所吸引,开始更多的走进村落、民居。后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西递村,因为进村游玩的游人不断增多,才想起油印门票,一张票的价格是两毛钱。

随着黄山旅游走向世界,开放与发展激发了徽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进入新世纪,黄山市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确立了以徽州文化为核心,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两翼,着力构建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支持体系,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努力挖掘和展示徽文化的深刻内涵,促进旅游与徽文化深度结合的定位。在致力建设并逐步形成文化保护法规体系前提下,黄山市通过保护和创新并举,滋养文化生态,相继开展了“市树、市花、市鸟”、城市形象口号以及黄山旅游主题口号、形象标识等众多评选征集活动,广泛开展企业、社区等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形成了屯溪区的“老街文化”、徽州区的“红色文化”、黄山区的“湖泊文化”、休宁的“状元文化”等。相互包容又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丰富了黄山旅游内涵,依托徽文化元素开发的旅游景区(点)达到80%以上。据有关方面对40多个国家百家旅行商的问卷调查,由于对古徽州人文资源认可而组团前往黄山旅游的比例达到65%。

青山秀水的黄山,人来人往的黄山,欣欣向荣的黄山,见证着黄山人用智慧、心血、汗水,不负伟人的嘱托的追求和行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