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更名:重“名”不如重“实”

2007-09-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国忠 我有话说

据媒体近日报道,高校更名新一轮热潮来临,2009年,教育部将再次集中受理高校更名。2000年前后,受全国高校合并影响,我国曾有部分高校批量更名――在全国

1000多所公办高校中,近年有近半高校改了校名。

高校何以对更名热情追捧?应该说,一些高校出于应对人才市场客观需求的考虑进行专业扩大而更改校名,或为学校发展的要求进行校际合并而不得不改名,此外,也不排除有些高校热衷于校名更改是出于追“名”逐“利”。据了解,高校更名,“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招生。去年重庆两所学院更名成“大学”后,今年招生“全线飘红”。此外,科研项目报批、经费来源也直接推动了高校更名的热潮。更名有如此众多好处,难怪某些高校对更名趋之若鹜。笔者认为,出于“名利”目的而钟情于校名更改,不免有目光短浅、本末倒置之嫌。

从形式上讲,通常一所高校的校名就是该校的招牌、标签,所以除非必需,高校取名更名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随意。尤其是历史久远的高校,其校名不仅承载着历史、弘扬着传统,更因为校名所内蕴的文化精神而激励着师生。倘若随意变更校名,不仅是对老师和学生的不尊重,更是对传统的丢弃。尤其是受功利的驱使,现今校名变更“随大流”现象严重,不是“某某科技大学”,就是“某某理工大学”,或者干脆就是“某某大学”,将原本富有专业或行业特色的校名改得面目模糊。这种更名,也许短期内会因“学院”升格为“大学”等原因使得学校在招生、科研申报等方面图得小利,但长远来看,由于传统和特色的丢失,模糊了学校的定位,很可能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出于功利目的而注重校名这种形式上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些

学校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的心理,这种心理的滋长如果影响到学校对提高教学质量、夯实教育基础设施等内涵式发展的追求,将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一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主要在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在于更改校名这种形式上的变化。那些真正想在高教领域有所作为的高校,不妨丢掉功利心,少做表面文章,以学生为本,踏踏实实埋头于内涵式发展,这样方可长久立足。“实”至,才能“名”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