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智、仁、勇:汇文的精神和追求

2007-09-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复兴 我有话说

汇文中学简介

    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是首都名校。学校建校之初为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设立教堂时附设的“蒙学馆”,后更名为“怀里书院”。1888年,学校增设大学部,名为“汇文书院”,在1904年时改名为“汇文大学堂”。1918年,汇

文大学部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学部改名为“京师私立汇文中学”。1952年,汇文中学成为公立学校,改名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学”,后因建设北京火车站,于1960年将校址迁至崇文区培新街6号(现址)。198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校名恢复为北京汇文中学。

    在136年的办学实践中,北京汇文中学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和“爱国重德,民主求实,严谨治学,尊师爱校,融汇发展”的优良历史传统,涌现出以彭雪枫、张克侠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贾兰坡、王大珩、王忠诚、林同炎等二十多位院士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以及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物。

肖复兴汇文中学是我的母校,我在那里从初中到高中读了6年,母校如一株枝叶参天的大树,将浓浓的绿阴,自那6年始一直洒在我的心头,无论我走到哪里,长多大,都能够感受到那绿阴的清澈和清爽。

汇文中学是一所用庚子赔款建起的老校,迄今已经有136年的历史。记得当年入校第一天,老师就带我们参观校史馆,我就知道了,“五四”运动游行大军中有汇文高举的校旗,那褪色的照片还存活在历史的册页里;“三一八”惨案中有汇文牺牲的唐耀昆、谢戡同学,唐、谢二君的纪念碑还矗立在今天汇文的校园里;彭雪枫曾经是汇文地下党支部的书记,彭将军的花岗岩雕像一直在我曾经读书的教室外的绿树丛中,陪伴着今天的同学们;蔡元培曾经为汇文题写了校名和题词,悬挂在教学楼的大厅中,镌刻在汇文百年苍茫的记忆里。

我知道,一座学校的历史,并不仅仅记载着曾经拥有的辉煌,那不值得我们今天来炫耀。一座学校的历史,更是深厚文化的积淀,是独特品质的追求。它们是随日子一起一天天积累而成的,融进了风雨沧桑,更融进了一代代汇文人的精神,接力棒一样从上一代传递到我们再由我们传递到下一代人的手中。

我一直以为,蔡元培为汇文的题词,就是对汇文精神最好的概括。他是这样写的:“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个“智”,一个“仁”,一个“勇”,代表着对知识、对实践、对国家民族的最基本态度;而一个“好”,一个“力”,一个“知”,则代表着对知识、对实践、对国家民族历史与现实应该努力的程度。前三个名词,代表着汇文追求的目标;后三个动词,则代表着汇文需要付出的行动。前者,是我们手中高举的鲜艳的旗;后者,是我们脚下迈出的坚实的步伐。我们要有高扬的目标,要有高昂的头,眺望着辽远未来的天空;我们也要有切实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知耻近乎勇”这句,蔡元培题词的时候正是民族危难之际,所以他强调“知耻”,要正视我们自身的弱点与不足,方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今天,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我们依然需要这种自省和反思的精神,才能够和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才既能够克服我们盲目自大的“大国心态”,也能够克服我们潜在自卑的“弱国心态”。

我一直都特别想向母校建议,应该把蔡元培的题词作为汇文的校训,字体更能够放大一些,或者索性雕刻成碑,如果碑上再雕刻一尊蔡元培的塑像,就更完美了。

我也一直想向母校建议,应该为汇文老校长高凤山先生塑像。1926年留美归国的博士高凤山先生,应该是真正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汇文第一任校长,他对蔡元培的题词理解最深,实践最得力。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对高先生的怀念和尊重,同时也会使得汇文校园里的雕像群更加蔚为壮观,既有唐、谢二君和彭雪枫将军这样的政治先烈,也有蔡元培和高凤山这样的教育先辈,文化的底蕴会更加深厚,汇文精神的追求会更加激越人心。

同学鼓动我说:“你不是我们校友会的副会长吗?这个建议你一定要提,力促使蔡、高两位先生的塑像建成。”

是的,责任,这正是汇文教给我的。对学校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作者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著名作家,汇文中学1966届毕业生)汇文中学实验楼资料照片智、仁、勇:汇文的精神和追求

汇文中学实验楼资料照片

网络支持:光明网

新浪网・新浪博客

人民网・文化频道

互动热线:010-67078528 67078146 Email:mxla1008@yahoo.com.cn

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教育部、新闻报道策划部10006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