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长三角看“又好又快”

2007-10-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我有话说

湛蓝的天空,一眼望穿,犹如天边就在眼前。西湖边的游客心情也顿时开朗。新华社发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长江三角洲的崛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所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城

市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的南京、苏州等8个城市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等7个城市,土地面积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多年来,这一方只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22%的国民生产总值,养育了占全国5.9%的人口。

任何一个地区的崛起都并非一蹴而就,从“以GDP论英雄”到反思后的“弯道转轨”,长三角在经历“阵痛”后逐渐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轨道上来。

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

“一方文化养育一方人”,长三角16个城市地域相邻、文化相通、人缘相近、发展相连,但各具特色。有人用“飞越太平洋,深如玄武湖,活似钱江潮”来形容长三角的精神特征。专家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是:“飞越太平洋”,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善于与国际惯例接轨;“深如玄武湖”,苏南地区,不但创造了闻名中外的“苏南模式”和经济增长奇迹,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活似钱江潮”,杭绍甬及周边地区,是中国内地民营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同时,长三角地区汇集了全国1/6的科技人才,集中了全国科研机构1/5、高等院校1/3和大中型企业1/4的科研经费。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长三角地区都是全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均GDP全国第一,开放度和创新能力更是名列前茅。

长三角的精神财富,单独看能量有限,合起来却潜力无穷。上海的高效有序和国际化胸怀,江苏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浙江的灵活经营和超前意识,如三支火炬,相互辉映,取长补短。

长三角以扎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发展潜力,意气风发地领跑在中国经济发展领域。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十多年前,长三角地区在乡镇集体工业的基础上搞起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创造了全国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浙江人的创业精神和“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精神被广为学习。但是,风光无限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在拉动经济高位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地方生产要素低效配置、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甚至有人用“只长骨头不长肉”来形容长三角地区只富政府口袋不富百姓口袋的现象。

2003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长三角地区的良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长三角地区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老百姓开始反思、企业开始反思,政府官员也在反思:长期以来一直“以GDP论英雄”是不是妥当?增长是不是就是一切?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绿色GDP”观念犹如一夜春风吹绿了长三角地区。人们开始用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指标取代过去招商引资、GDP增长和财政收入等硬性指标。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同时,长三角地区还统一编制了江、浙、沪三地通过国家安全认证的食用农产品目录,并发到三地各大超市、批发市场,作为进货的安全保障,实现了跨越“绿色门槛”、共享科研成果的互动。

 苏通大桥的建成将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网

“弯道转轨”带来的启示

有关专家指出,长三角地区这5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三点启示:

一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提前迎接“生态曲线拐点”的到来。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有一条著名的曲线――“生态环境倒U形曲线”,即环境随经济增长而恶化,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继续增长时,环境又开始好转。据世界银行统计,到达这个“拐点”,美国人均GDP1.1万美元,日本8000美元。就在去年,苏州市GDP增长20%左右,而污染物排放总量却下降了5%。常熟市在人均GDP近6000美元的时候,提前迎接“拐点”的到来。据悉,长江三角洲的16个城市都在为提前迎接“拐点”做着扎扎实实的努力。

二是实现了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型。好与快的颠倒,绝不是文字游戏,它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长三角地区开始了“应变”,率先从“快车道领跑”转向了“弯道转轨”的减速时期。经济学家断言,“经济增长一定会遵循波浪式前进的规则,高速的增长中往往积累着巨大的风险,只有通过减速、调整才能将风险释放,进入下一个‘加速周期’。”如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了,环境门槛也提高了,而污染企业开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落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三角16个城市工业化招商引资的门槛普遍定在5000万元固定投资,而在中西部固定投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数很少。所以防止污染企业北移西进便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要“温饱”更要“环保”,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长三角地区告别了只以GDP论英雄的时代,“绿色GDP”让人们重建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对干部不断加重的“绿色政绩”考核让各级领导对环境污染空前重视,“既要GDP的增长,又要COD(指化学需氧量,衡量水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的削减,还要幸福和谐指数”,成了执政者牢固树立的执政理念。在采访中,江苏常熟市的一位环保官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市尚湖边的一家小企业,一年收进了60万元,结果大量排污将碧波粼粼的尚湖污染了。后来用了600万元来治理污染,结果企业被罚垮了,尚湖仍然不见清澈。实践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此路不通。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再次突破“新关口”: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0亿元,三产增加值超过9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400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6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1056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00余元,地区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