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自成特色的师范教育文化

2007-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慧生 我有话说
师范院校之办教师教育,文化要义不是招收、培养师范生以适应现实求取生存,而是教师滋养于文化、文化达成于教师,是创造性地谋求学校、教师(师范学生)、文化共同发展。长江师范学院凝炼出弥漫于三峡的师范文化之风貌,“以师为师,师从师出”凸显出鲜明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文化人格。长江师范学院扎根三峡文化、传承乡学
薪火、彰显师范本色,发展出自成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为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

扎根三峡文化

地方文化为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文化契机。首先,立足地方文化,培养胸怀民族和国家、具有本土文化意识的新型教师,才能在对地方文化的深入认同中,推进自身发展;其次,利用地方文化,在民族文化理想指引下,把地方文化中的各种合理因素、条件和理念,用作培养教师的教育资源,推进自身发展。三峡在历史上就一直是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而相对于政治、经济等硬性指标,文化显出软性而隐蔽。长江师范学院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办学在区域经济条件上的不足,但却以此为扎根地方的动力,自觉地寻求文化支撑上的优势,触及到了本土文化的灵魂,形成了借重和融入三峡文化的担当意识和能力,既以三峡文化为宝贵而富足的教育资源,也培养了具有三峡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发展了具有三峡文化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自觉追求“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力,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够适应重庆市少数民族聚集区、渝东南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需要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在此契机中,寻求可以发展教师教育的文化精神,具体渗透在多方面的实务性工作中。一是发挥教师身上的三峡文化影响和示范作用,既邀请三峡库区基础教育的优秀校友,结合在三峡文化中亲身教学的感受,感染师范学生(未来教师),也每年选派青年教师轮流深入到三峡库区中学,让他们体悟三峡文化,并把这种体悟带回学校课堂;二是发挥校园环境的三峡文化熏陶作用,典型的是名为“大江风骨”的校园文化景观,材料是8000吨三峡石,反映的是长江发源及入海的一系列三峡石文化,学生在其中自能受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三峡文化的滋养;三是开发三峡文化资源挖掘、研究基础上的课程与教学,开设了《长江三峡文化概论》等地方文化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的三峡文化素养,强化学生扎根三峡的文化信念;四是鼓励结合专业的三峡文化考察活动,开展渝东南少数民族考察、三峡移民状况考察、三峡基础教育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感受了三峡文化给他们的心灵冲击,感受到了三峡教育对他们的真切呼唤。

传承乡学薪火

长江师范学院的“乡学型”教师教育文化既回应时代的呼唤,也来自办学传统的薪火传承。1931年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实践陶行知“俾能实施乡村教育并能改造乡村生活”的乡村师范教育理念,秉持“以学促乡”的办学旨趣,坚持生活与教育熔为一炉、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的基本原则,为乡村培养大量能吃苦耐劳,坐言起行,教、学、做合一的新型小学教师,时称“第二晓庄师范”;建国后易名的涪陵师范学校,先后开设初师、初幼师、中师、中幼师,还附设速师班、轮训班、师训班,主要为完小和农村中心学校培养师资,并为村小和幼儿园培养骨干师资。这一时期的乡村师范教育办学实践,沉积了乡村师范独特的办学品格,即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与乡村教育相结合,发展农村教育,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为乡村小学教育服务。进入21世纪,长江师范学院在七十余年的师范办学历程中,虽几易其名,但传统尤存,籍着新千年的世纪召唤,自觉以服务和推动三峡发展为己任,以“三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为“乡学型”教师教育文化添加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容,把“乡学型”教师教育文化推向了时代需求的新的水平。它注重在奠基于三峡的教师教育文化濡染下,强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培养,铸就师范生的文化品格,夯实理论根基,提升职业技能,锤炼出了三峡建设需要的优秀师资,真正是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深受欢迎。

彰显师范本色

长江师范学院对三峡文化和乡学传统的坚持与挖掘,使文化理想的守望确实化作了现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师范本色的彰显,凝炼出了引人注目的“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参与教师教育的教师不但是学生的老师,还是今后中小学教师的老师;学生不但是现在教师的学生,还是今后学生的老师。

长江师范学院将其内涵归结为五个方面:第一,彰显师范院校的独有品格,就是在知行合一,扎根地方,传承乡学的教育文化实践中,诠释“师”之要义、发展“师”之特质、经营“师”之文化、体味“师”之真谛;第二,重构教师教育的专业价值,就是以三峡文化和乡学传统为强大的文化教育思想,着力构建和优化学生成长的学科专业平台,强化学生师范素质的养成和对教师教育的钟爱;第三,强化教师专业化教学水平的引领,就是以三峡文化和乡学传统为丰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努力构建敬教乐教、忠于职守和富于创新的教师教育伦理体系,从而以专业化、职业化和个人文化人格导引学生成长,促使其对学科的认知、专业的认同和对教学的认可;第四,注重教师的人格示范,就是以三峡文化和乡学传统为鲜活的文化思想灵魂,倾力营造“厚德博学、敬业善教”的优良教风,注重师德师能修炼,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师角色认同的不断升华,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做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第五,力倡学生躬行践履,就是以三峡文化和乡学传统为丰富的文化教育思想,提升师范生的知识储备空间和教育教学能力,零距离体察三峡教育的真情,从而获取对师范教育理念、教学情境、课程理论等的情感认知。(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