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

2007-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时见 我有话说
教学创新可以概括为一种以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它要求教育主体立足当代教育现实,明确新时期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熟悉各类专业的前沿,瞄准各类学术的制高点,不断促使教学工作登上新高度。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既要体现教学创新的共同特征
,又要考虑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应科学构建高校教学创新的运行机制。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进行教学理念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教学创新理念,增进高校教学创新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在传统教学思想中,教师秉持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强调传授知识上的继承性、完整性、系统性,它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不仅要掌握现有的知识,而且要全力寻求一种标准答案和权威的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绝对客体,是所谓教学的对象或静态培训的对象;而创新的本质则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充分拓展,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以客体的身份能动地作用于教师,激发教师的主体教育思想,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直接充当教育主体,将知识外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因此,要实现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就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此同时,高校应处理好教学与科研、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的关系,改变在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内组织教学的传统观念,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创新机制。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实现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载体。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求其课程体系、教材内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其落脚点也是重点、难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积极推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课堂环境。在教学手段上要重视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及时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去,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方式。从教学过程上看,教学创新的教学关系体现为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都处于平等、相互认同的和谐的地位上,其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流畅性。同时,在教学评价上,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导,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要推进教学创新,就必须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高校教师专业化程度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实际而有效的行动。一方面,必须有计划地延长教师受教育的年限,继续提高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学历层次,建立专业教学的高标准,实施严格的专业选拔和规范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立严格的教师资格标准,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技术训练,提高教师的技术胜任力和增强专门职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要逐步淡化行政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控制,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使教师能像医生、工程师、律师那样,在教学过程中有做出重要决策的权力,即能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去实现决策者所制订的培养目标。此外,教师还必须在自我教育方面有所作为,把培养专业素养和态度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第四,保持开放的国际视野,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高校应坚持“三个面向”,了解和掌握先进国家高校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发展环境和潜在优势,确定发展模式。应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机制诸方面不断创新,使高校院系、学科、专业的调整和设置不断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高校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兴起和对传统教育形成的挑战,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新,加速了教育实现自我超越的步伐,使人们对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新的水平。因此,构建学习型学校不仅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高校教学创新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提供法定的正规课程,学生按规定程序学习这些课程;教师是“知道型”的课程执行者,学生必须适应与服从教师;学校与企业、社区只有有限的联系或者根本没有联系。但学习型学校教育则不同,学生通过大量的途径学习,学校只是学习渠道之一;学生根据取向选择相应的内容,教师引导和适应学生的需求;学校是一个学习团体,每个人都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

人类社会不是选择完美无缺的教育,而是选择最能适应社会形势的教育。时代发展要求高等教育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为民族、国家、所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更加灵活的富有活力的教学创新制度,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作者系西南大学副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