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处理器竞争呼唤公平

2007-10-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明 我有话说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要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和谐的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将无疑是实现这一新格局的重要手段。公平竞争,是实现和谐经济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

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呢?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经营者必须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坚决制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价格、不合理的排他性模式,打压竞争对手,获取垄断利益,同时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权利。

“竞争不是和谐经济的障碍,反而是实现和谐经济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实现充分的竞争,才能实现经济的真正和谐。”一位业内专家指出。抛开人们争论已久的电信行业垄断不看,以英特尔、微软等IT业垄断在全球范围内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可能更加具有代表性。

以英特尔为例,它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自己的优势地位,对竞争对手进行强有力的打击以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各竞争对手纷纷倒在它的“大棒”下。2005年日本自由公平贸易委员会颁布了一份报告,证明英特尔公司滥用垄断地位,对唯一有可能造成市场威胁的AMD公司进行排斥。英特尔以支付相关的市场和促销费用作为交换条件,以换取处理器的绝对排他性,要求这些客户终止和AMD进行交易,最终使AMD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从26%一年内降到了12%至14%之间。随着全球反垄断形势的发展,近两年来,美国、韩国、日本等国政府和欧盟为了保护自身IT产业的发展,也纷纷对英特尔展开反垄断调查。

其实,中国的IT业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国产软、硬件一直在遭遇冷酷的市场考验,其产业化道路充满艰辛。“中国软、硬件市场状况不合理,是微软、英特尔的垄断地位造成的,中国用户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经撰文指出,“英特尔是中国IT产业最大的垄断主角,对中国IT产业的垄断损害程度严重。英特尔CPU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高于在全世界的平均份额,价格也偏高。”

虽说目前还没有充分事实证明中国软、硬件产业化道路艰涩,与“英特尔”们垄断有直接的联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软、硬件产品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垄断者将会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座大山”。

国内IT业创新遭受的阻碍只是构建和谐经济、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中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国资本、外国企业和外国商品已经全方位地进入我国。《反垄断法》的通过,不仅有利于在我国建立一个公平、自由、和谐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消费者的费用,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我国的市场规则和经贸法制与世界接轨。

8月30日,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终于破土而出,为实现公平竞争、构建和谐经济环境扫清了法律障碍。一位反垄断法专家指出,反垄断法得以顺利通过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可以让竞争去充分发挥作用,让加倍的付出得到加倍的回报。从根本上杜绝凭借垄断等手段,用很少的付出却获得很大的回报,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导致行业缺乏创新、发展缺乏动力,最终导致经济的不和谐乃至社会的不和谐。

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垄断给产业健康发展带来的极大危害,在反垄断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对于垄断企业的检查和起诉此起彼伏,态度坚决。就拿全球各国对英特尔的调查来说,2007年7月27日,欧盟委员会指控英特尔公司垄断,采用非正常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屡施垄断手法攫取高额利润,危害市场公平竞争和创新发展。之前的2004年―2006年间,先后有阿根廷、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对英特尔展开了反垄断的相关举措。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英特尔也一直受到涉嫌垄断的指责,业内人士表示,各国对于英特尔的起诉和裁决对中国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反垄断法正式出台的情况下,中国将可以通过该法来判定英特尔是否存在垄断。在未来,相信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之下,垄断者将会面临诉

讼以及诉讼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将让这些曾经独霸市场的行业老大细心思考与认真应对。

当然,要营造一个实现真正公平竞争的健康、和谐的经济环境,

还要取决于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不懈的努力,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反垄断法》得以通过,无疑是中国反垄断事业的一个开始,也为实现公平竞争,构建和谐经济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总而言之,和谐社会与和谐经济绝不意味着是一个静态的、凝滞不前的状态,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经济形态。人人都在努力,人人都在创造财富,遏制垄断,促进创新,可以让每一个人的创造性得以自由、充分地发挥。只有通过公平、自由的竞争,才能不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