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36人才工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引擎

2007-10-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崔乃林 李义勇 路恩春 我有话说

山东理工大学继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后,今年又有10项成果通过了山东省的科技成果鉴定,并有10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委的资助,7个项目入围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函审……参与这些项目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学校“136人才工程”入选者。

自2003年以来,山东理工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师

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人才工程,打造起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成为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引擎”。“136工程”构筑创新型学术梯队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要实现突破,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使高校成为高层次人才积聚的战略高地。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方针,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山东理工大学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引进人才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教职工进修管理办法》。这些意见和管理办法中有许多创造性的举措,如在重点优势学科设置特聘教授岗位;推行学历和外语水平提升计划,通过脱产进修、在职攻读学位、联合培养等渠道,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通过培训、进修、双语教学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外语水平;支持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支持教师报考统分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学校工作,按引进人才对待;建立校、院(系)共管,以院(系)为主的师资队伍管理体制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36人才工程”。

选拔培养一批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经验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是提高学科水平的长远之举。2003年1月,山东理工大学启动了“136人才工程”,基本指导思想是围绕山东省“新世纪人才工程”,以培养造就一支适合学校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心,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工作目标是培养和引进10名在同专业领域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30名在同专业领域省内领先、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60名在同专业领域具有省内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入选“136人才工程”人员,在学校实施聘任制中不参加竞聘,可直接聘任相应职务;第一、二、三层次人员每年增发津贴6万元、3万元和1万元,校外人员申报“136人才工程”岗位,享受引进人才待遇,入选“136人才工程”后可在享受工程津贴,科研经费上予以倾斜。

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学校对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重点扶持、优先培养,利用特殊政策从国内外延揽人才,在重点学科设立了特聘教授岗位,面向国内外选聘能够带领本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校有关领导多次到北京、上海、西安、沈阳、哈尔滨、南京、广州等地的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几年来,学校共接收博士研究生57人,硕士研究生244人,聘请兼职教授123人。在职职工中,考取定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00人,硕士学历以上的人员由合校之初占教师总数的26.8%增加到2005年底的45.8%。经2003年和2005年两次选拔,学校已遴选“136人才”61人,初步打造起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

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近几年学校全面落实人才兴校战略,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出国进修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重点扶持、优先培养。

为给张红雨博士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山东理工大学竭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成立了山东省生物信息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从实验室装备到其他各种办公条件甚至到用人权,学校都充分尊重他的意见并具体落实。几年来,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52篇,经他培养的学生连续在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目前,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培养,张红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养体系,他送出国外培养进修的博士已有两名回校服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为了促进学术梯队和学术团队的形成,该校还设立特聘教授岗,启动了“创新研究团队支持计划”,对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实行柔性引进,旨在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争取并承担各类国家和省(部)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学校对特聘教授岗,给其特殊政策,给予科研经费和补助。为进一步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造就一批优秀的科研创新群体,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力,学校启动了“山东理工大学创新研究团队支持计划”,经过申报、评审和公示等程序,学校建立起了16个创新研究团队,按三年一个周期,每个团队拨给经费进行强化建设,奠定了重点和特色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

目前,学校已有教授226人,有7名院士受聘担任学科带头人和学校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6人,校内特聘教授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28人成为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4名专家教授入选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2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奠定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腾飞的坚实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