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基层印象

2007-11-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目前,本报参加中央新闻单位“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正在祖国各地辛勤采访。他们分赴全国各省区市,深入到企业、农村、机关、学校、部队、社区,亲身感受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七大的热

烈反响,感受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火一样的激情。11月6日起,记者们陆续从各地基层一线给本报编辑部发来见闻。

十月二十九日,在太原,工作人员把十七大学习资料摆上书架.。当日,《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等七部十七大相关图书在山西省各地新华书店正式发行。新华社记者彭洋摄

山西文化大院“火”起来

本报记者 杨荣 李志伟

走进山西忻州市秀容小区,主道两旁近百米长的文化墙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阅报栏、书画栏、政策讲解、名人简介,还有新制作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版,真可谓琳琅满目。小区楼间通道,也被充分利用布置成了文化长廊,大院中的书法爱好者直接在粉刷后的白墙上泼墨挥毫,剪纸作品、摄影作品一幅幅、一件件,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小区一隅的空地上,放着一大桶水。十几位学龄少年各拿一枝毛笔,在一位老者的带领下,正俯首在水泥地上练“地书”。市里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就是秀容文化大院的创办者范富田。几年前,范老从忻府区工商局局长的位置退下来后,组织起宿舍区的一大批文化人士,共同创办了秀容文化大院。如今,这个400多户人家的居民区里,安装了全国联网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施,收集了书法、绘画、刺绣、剪纸、摄影作品1000余件,建成了大院文化通道,8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收藏了5000多册图书,制作了三个大型宣传专栏,成立了文学、书法等9个文化艺术团体,自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正在阅报栏前念新闻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自大院建成后,赌博的人少了,吵架的人也少了,大院成了居民们学习娱乐的新学堂。”

在市、县党委和政府的积极扶持引导下,这样的文化院近年来在忻州市渐成气候,已达到500多个。在接受采访时,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如璧表示,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一过程中,忻州将进一步加大对群众文化大院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本报忻州11月6日电)

上海十七大报告进高校政治理论课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齐芳

11月5日晚六点半,复旦大学4101教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开始上课,160位学生青春的目光聚焦在社科部副教授郎秀云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上――

一串串数字、一幅幅图表,形象、清晰地展示出1978年以来中国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外汇储备、人均GDP、财政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跃升,展示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在郎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仔细地研读着十七大报告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并且以“我眼中的改革开放”为题,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通过政治理论课,分享十七大精神学习心得,成为复旦大学每个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行动。复旦大学社科部主任顾钰民介绍说:在十七大开幕时,社会科学基础部的教师们就集体收看了现场直播,并仔细地记录了十七大报告的重点和新思想、新观点;从十七大召开的当天,复旦大学社科部的教师们就将十七大报告引入课堂,以“最鲜活的素材、最及时的讲解、最真切的感受”,使政治理论课堂成为学习十七大精神、传播党的理论的阵地。

从顾钰民教授准备明天上课的备课笔记中,记者看到顾老师就“经济建设”一项整理出了四大项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并与原来教材中的提法一一进行比较。顾老师说,将在课堂上跟同学们一起研讨这些新提法的深刻含义,引导同学们领会、理解十七大精神。

在复旦,十七大精神专题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讨论、研讨十七大报告的学术沙龙、“我眼中的十七大”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正在将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不断引向深入。(本报上海11月6日电)

北京“选择公共交通就是选择城市的未来”

本报记者邵文杰

11月6日早晨7点30分,深秋的北京天气微凉,家住北京天通苑的58岁的单诗颖带着7岁的外孙女从地铁五号线东四站出来,却是一脸的温暖和喜悦:“10月7日地铁5号线开通后,我送外孙女到史家小学上学可以晚起1个小时!这1个小时对孩子身体成长很重要,北京地铁现在开始实行低票价政策,2元钱可以随便坐!比我们开车送孩子省钱省时又省力,这真是‘民生地铁’和‘民生票价’!”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落实好报告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普惠广大市民。”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表示,“实施新票价后,轨道交通出行的支出每人次下降1.3元,单一票制的方案对乘客最具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地面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这一降价,也让北京的公交和地铁票价双双成为全国最低。北京市目前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出行比例,这不仅是惠及百姓的一件好事,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所以,选择公共交通就是选择城市的未来。”

首都金秋,天朗气清。花迎喜事,人有欢心。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海平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投资总额将达到715亿元,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45%,较‘十五’期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增加了477亿元。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骨干,2015年,北京市将实现‘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总长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的宏伟蓝图。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步伐,必将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实惠的服务,为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报北京11月6日电)

江西红色圣地做足“起点”新文章

本报记者 王蔚

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依山而立的毛泽东、朱德塑像下面,那“胜利的起点”五个大字昭示着“起点”与井冈大地的渊源。五百里井冈,最早的老区,红色政权的起点。

为不负“起点”二字,井冈山人民时刻不忘领先一步。2004年,建设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号工程”打响。为赶在今年10月27日纪念创建井冈山根据地80周年之前竣工,有关领导废寝忘食,考察、论证、反复修改思路,甚至几个月不下山,终于如期交出了高质量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在三个基地中率先迎客。

走在这片土地上,无时不令人感受到“起点”老区民风的淳朴。今天,井冈山又以“高起点”推动老区文化――十七大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一切就在高起点上付诸实施。唱响全国的井冈山红歌会不单纯是老歌演唱会,还注入当下流行的选秀、短信、晋级、体验内容,增强互动。广受欢迎的大型情景歌剧《井冈山》,将民歌民谣配以声光电,唤起了无数人情感的共鸣。

井冈山“敢闯新路”的精神在博物馆新馆得到体现。井冈山斗争全景画声光电演示馆,360度的场景,按时间顺序让游客一目了然地搞清楚茨坪、茅坪、五指峰、黄洋界等的方位及它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分别扮演的角色;同时饱览五百里井冈的秀美风光……

新特色、新思路,让每一位参观者都领略到这里从“起点”走向“高起点”的风采。(本报井冈山11月6日电)

贵州走上生态致富路

本报记者 温庆生

秀丽的黄土桥村位于贵州安顺市平坝县城西南,隶属羊昌布依族苗族自治乡,有438户人家。清澈的羊昌河把村子环抱起来,绿柳成荫。村头新建的休闲亭里,少女们正欢快地唱着布依族民歌“沙拉拉的杨柳,哗啦啦的流水……”满眼绿色,清新的空气中带有一丝甜香。

“当家的一大早就进城买电磁炉去了。”小小“农家乐”的女主人、布依族妇女张兰左手抹着桌子,右手递过盛着香喷喷炒玉米的盘子招呼着记者。她看上去有三十多岁,穿着红底黑边的布依族上衣,说话干脆,手脚麻利,活脱一个能言善道的“阿庆嫂”。

“您问我十七大呀,我知道。前两天乡里来人宣讲十七大精神,说是中央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看来老板娘对自己花园一般的村子十分自豪:“以后常来,我们这儿多美。”

乡长郑华介绍说,近些年贵州省把保护生态作为富民兴黔的战略决策,依托青山绿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发展生态旅游,效果不错。郑乡长指指张兰对记者说:“这家男主人叫刘江,以前在外面打工。七个月前他回乡,乡里资助了3000元,他自家拿5000元,开了这个小店,生意挺红火。丈夫不用到外面打工,两口子厮守着在家里就能赚钱,老板娘美着哪!前两天我们到这儿宣讲十七大精神,刘江听后,心气就上来了,盘算着要扩大经营。今天一大早就进城买电磁炉去了。”

“农民们苦干多年,现在终于走上一条生态致富路。”郑乡长感慨地说,“生态环境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啊。”

听了郑乡长的介绍,记者禁不住问过来添茶的老板娘:“这七个月你家挣了多少钱?”

老板娘伸出三个手指。“三千?”

老板娘转身就走,猛一回头,对记者大声说:“三万!”(本报贵州11月6日电)

海南小胶园变成“大课堂”

本报记者 魏月蘅 沈耀峰 王晓樱

11月5日早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微带领着5人专家组出发了。橡胶研究所承担了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南丰镇等5个乡镇20个村的科技入户试点工作,罗微副研究员今天将带领专家组前往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具体指导胶农测土配方施肥。

“罗教授,这个季节施什么肥好?”专家组一到达那大镇石屋村,胶农范亚钦迫不及待地把他们请到胶园,蹲在地上抓起一把土就问。罗微仔细勘察了胶园,道:“土壤管理和施肥很重要,施肥施得好可提高干胶产量10%―15%。”他详细地向老范讲解了如何施肥、施肥的位置、时间、肥料的比例和肥料的选择等知识。附近正在割胶的胶农看到这个情景,纷纷走过来,小小的胶园一会儿就变成了“大课堂”。

据悉,范亚钦种有2000多株橡胶树,原先每年收入不到2万元,自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把他纳入科技示范户后,现在每年收入20多万元。而且村里很多人都来向他学习技术,带动了30多户胶农加入示范户,村民对天然橡胶新技术、新成果的渴求及使用程度空前提高,科技入户让当地老百姓真正有了技术上的依靠,石屋村家家户户都尝到了科学种胶的甜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邱小强告诉记者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热带农业科技推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大了服务三农的力度。我们实施的热带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就是要逐步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本报海南11月6日电)

黑龙江大学生送十七大精神到农家

本报记者罗旭特约记者朱伟华

“过去五年收获多,农业连年走上坡,具体都有啥变化――慢慢说!”在黑龙江海伦的农家炕头上,大学生孙俊超等人即兴为乡亲们表演起了“三句半”。10月29日起,绥化学院抽出100名优秀学生,组成十七大精神宣传队,深入10个县市区的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宣讲活动。

早在十七大召开前夕,绥化学院就组织30多名大学生分别深入到望奎、兰西、明水等地的乡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边支教边调研。十七大一结束,学院政治理论教师就与学生代表一起研究确定了针对农村群众实际的十七大精神宣传提纲。随后,学院通过大规模培训和试讲,从近9000名学生中选拔出100名优秀大学生组成宣传队,分为10个小分队,奔赴乡间开展宣讲活动。

截至目前,这10个宣讲队已深入50多个乡镇、办事处、机关和学校,100多个村,近千名农户家中,听讲人员达到2万多人。在宣讲过程中,大学生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宣传阐释科学理论,让基层群众了解到党对“三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增强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大学生让咱知道党有这么多惠农政策,就像给咱吃了定心丸。”种植大户佟海清这样对记者说。

参加宣讲的大学生们也获益良多。他们踏踏实实地学习十七大精神,边学习,边宣传,使宣传的过程变成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深入农户,他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感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四学生寇艳表示:“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决定毕业后再回到农村去,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本报绥化11月6日电)

10月28日,几位市民在翻阅刚购买的十七大报告单行本。当日,银川市新华书店对“十七大报告单行本”开始第三次征订,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河北社区文艺活动效果好

本报记者谢文

11月6日,深秋时节,已经寒意十足,河北唐山路北区陡河边却热闹异常,在薄雾还没有散尽的全民健身苑,锣鼓声声,人头攒动。唐山市路北区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送文艺进社区演出正在进行中。

“全会修改新党章,中国特色不能忘,坚定不移改革路,再创辉煌――谱新章!”社区居民自编自写自演的四句半《喜迎十七大笑开颜》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家住附近龙北社区的居民安小敏边拍掌边对记者说:“节目很好看,我经常来这里。”在全国春节文艺晚会上获得歌舞类一等奖的节目《俏夕阳》,是路北区扶植培育出的名节目。今天这群乐天的老太太也串场来了,虽然是义务演出,老太太们在简陋场地上却精心描装,主演高岚说她们刚从国外文化交流回来,在自己的社区为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演出,觉得很高兴。

路北区文化局局长赵连城向记者介绍,十七大召开后,文化局集中力量组织人力创作编写了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文艺作品,深入社区、农村巡回演出了近百场,用文艺作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带到群众中去。(本报唐山11月6日电)

山东车厢里听来新体会

本报记者周华 赵秋丽

“十七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进依法行政,提得非常好,体现了党中央对法制建设的重视。”11月1日下午,在前往山东的列车上,听说记者是去山东采访,作为旅客的山东律师王健快言快语,侃侃而谈。

“现在我们接手的民事诉讼案很多,主要在维护权益、财产纠纷方面,这说明人们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增强了,也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于职业习惯,王健律师说,他注意到报告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提法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央制定政策是实事求是,非常贴近实际情况的。报告中提出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出党中央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对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路上,王健律师不停地述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虽然人未到山东,我们已感受到了山东人的热情豪爽。我们在想,山东人创造的海尔、浪潮等知名企业已走向世界,济南市创造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章丘市创下了“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相信在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充满自信、善于思索和创新的山东人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本报济南11月6日电)

陕西“党的政策好得很”

本报记者李韵

11月3日,当记者赶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公司时已是下午3点20分。矿区职工生活区的小广场上,几十位头戴安全帽的煤矿工人正在听区党校教授讲解十七大精神。十几排凳子不够坐,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还有些索性坐在安全帽上。现场没有扩音设备,矿工们屏息聆听,十分认真。崔红刚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综合采掘队队长,崔红刚说,听了课才知道,十七大报告里说的都是和自己相关的事。他说自己在煤矿已经工作十几年了。在亲历了采掘工作由“炮采”到“机采”的变化后,切身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实惠。“机采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工人安全多了。”旁边一位矿工接过话茬说:“以人为本嘛。”“对着呢!现在煤矿效益比原来好,我的工资也涨了一倍。党的政策好,我们矿工干起活来心里踏实。”

接过记者递过的水,崔红刚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他指着正讲课的教授,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说:“十七大报告里不仅讲工人的事,还有好多关于农村建设的精神,我听懂了回家还得跟我媳妇说。”崔红刚家所在的村家家都有苹果园,他家也有两亩。政府不断让利于民,虽然今年和去年的收成都是2000斤,但由于苹果价格上涨,今年比去年多收入了2000元。“明年还有1亩地的苹果要挂果,到时候能挣八九千块。党的政策好得很!”他的眼睛里充满着欣喜与希望。

像这种在矿区进行的“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在铜川市耀州区还有很多场。此外还有文艺宣传队用歌曲、快板、相声、舞蹈等艺术形式宣传十七大精神。从机关到企业,从学校到社区,从矿山到农村,一支支十七大精神宣传队活跃在耀州区的各个地区,把十七大精神送到了百姓家门、送进了百姓心里。(本报铜川11月6日电)

云南小小卫生所里的学习会

本报记者练玉春

云南省宣威市虹桥街道北云居委会卫生所,统共只有4名村卫生员,其中党员就有3名。在党的十七大结束之后,这个小小的卫生所,开始集体学习十七大报告了。学习会的主持者就是卫生所所长吕敏。

62岁、担任村卫生员已经快40个年头、被卫生部授予“2006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的吕敏,一头白发,矮墩墩的胖个头,活脱脱一个可爱快活的乡村小老头。等4个人都坐好,吕敏从口袋里掏出自己那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的时候,他的表情却严肃又带些激动。

打开手机存储的录像,启动手机扬声器,一个熟悉的声音一下子在北云卫生所小小的诊疗室里回荡开来――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原来,这是吕敏从电视里录制的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内容。他要利用诊疗间隙,集中卫生所的全体卫生员,“好好了解了解党的最新精神”。

这期间,好几个熟识的村民走进卫生所来,明显想找卫生员们聊聊天,一看这四位全神贯注边听手机播音边记笔记的样子,忙摆摆手退了出去。

“我很少这么激动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这么重要的报告里,这么关心最基层的农村老百姓的疾苦,这么细致地提出措施,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是真正关心爱护的!”

四位乡村卫生员的声音和手机里播放出来的声音,在小小的北云卫生所里,就这么自然、和谐地融合成了一个声音。(本报宣威11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