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细节感染观众 用情感打动人心

2007-11-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丽萍 我有话说

一个记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但他到报社1059天,见报的1051篇稿件,让人们记住了他――《海南日报》记者甘远志。

11月7日晚,第8个中国记者节的前夜,讲述甘远志先进事迹的故事片《记者甘远志》在北京京西宾馆首映。观看影片的全国各地的先进新闻工作者和在北京的同行们,虽然对影片所表现的新闻人和新闻工作极为

熟悉,但甘远志敬业奉献、认真执著的精神,仍深深打动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有新闻敏感,更要有敬业精神,在影片中,观众看到,甘远志关注社会热点,及时发现、挖掘新闻线索,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职业精神,积极报道油田开发和粤海铁路等重大工程,尤其是他采访的粤海铁一号船已在他到达前开走,同事认为追赶无望时,他却不肯放弃,表示如果找不到船就跳海游过去。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甘远志找到摩托艇赶上船时,场内观众舒了口气,对他这种执著的精神敬佩不已。

生活中,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记者手中的笔很有分量,但如何运用这枝笔,却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知。观众看到,成了名记者后,甘远志拒收“红包”,不作有偿新闻,却肯冒着生命危险与坑农的菜贩斗智斗勇,并出钱帮助同乡走上正路。他身上所体现的新闻工作者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深深地折服了场内的新闻同行们。

甘远志做新闻记者不仅报道的数量多,且多是重要报道,被同事们称作“甘头条”,他取得这样的成绩,缘于他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和努力、敬业的职业操守。新闻是跑出来的,他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的身姿让人难忘。他跟随火车采访,在闷罐车里一直到终点,一些同行中途下车了,他却坚持了下来,他的执著令人感动。

在电影《记者甘远志》首映现场,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成都电视台记者邱力说,甘远志贴近生活、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尤其是一直坚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表示,自己虽然此次也评上了先进工作者,但对照甘远志,觉得仍差得很远,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内蒙古电视台女记者王雪莲说,银幕上的甘远志形象很真实,他工作和生活中的忘我精神和朴实品格让她掉下了眼泪:“他是默默奉献的楷模,是我学习的榜样。”

电影《记者甘远志》总导演、艺术总监李前宽在拍摄时说,甘远志不停地在为人民书写、为人民呐喊,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他的阳光和质朴,弘扬正气鞭挞丑恶,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没有使命感,他不会这么玩命!他没有轰轰烈烈的表现,但却让我们感觉可敬可爱。我们觉得应该把影片拍好,让更多的人学习甘远志爱岗敬业的精神,让观众看过影片后感觉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好人在、人间自有英雄在!”

广州话剧团演员郭东文饰演的甘远志得到了记者们的认同,这一点让郭东文很是欣慰。他说,自己是头一次演记者,他接触甘远志的同事,了解甘远志的事迹后,认为应用朴实的表演来塑造这一人物,主要显现出甘远志身上的人格魅力,如积极向上、敢于承担责任等。郭东文说,他演甘远志,要把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通过工作、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来,让观众相信这么样的一个人,曾经活生生地存在着,让观众为这样一个爱岗敬业的好记者而感动。郭东文希望通过他的表演,让这个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的形象通过银幕传遍大江南北。郭东文说:“我是用甘远志精神来演甘远志,我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新闻战线有这么一个可爱的记者。”

“对比战争年代,我们的工作条件已经很好了。”电影结束了,甘远志倒在了他所热爱的新闻工作岗位上,但他朴实的话语,忘我奉献的精神,却永远印在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心里。(本报北京11月7日电)

[值班总编推荐] 用你我的匠心,托举起繁盛的中国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值班总编推荐] [影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