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辽宁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07-11-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苗家生 我有话说

进入2007年,辽宁经济发展捷报频传:整个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9.9亿元,增长14.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1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成倍增长。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经济

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确保了辽宁经济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齐头并进,实现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振兴,又好又快地发展。

模式一:从黑色增长到绿色振兴

辽宁是“共和国长子”,“一五”期间就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石油、煤炭等行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长期形成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沈阳曾进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黑名单”,本溪曾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辽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振兴,必须突破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瓶颈”。为此,辽宁14个地级市中,有11个加入到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列,今年9月15日,生态省建设工程在辽宁省正式启动。

辽宁是能源消费和生产大省,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相比,辽宁低层次、高能耗、低效益的特点尤为明显,能源利用效率仅是沿海省市的50%左右。2002年,辽宁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到目前,共有618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年节水1.94亿吨,节电3.08亿度,减排二氧化硫1.89万吨,烟粉尘16.99万吨,每年新增经济效益31.2亿元。

电力、冶金、煤炭、石油等行业,历来是耗能大户,如今,全省已有50多家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鞍钢去年年产钢1600万吨,比上年增加400多万吨,而资源水供应总量与上年持平,钢增了,新水没增;辽河油田2004年生产总能耗为284.3万吨标准煤,前年下降到281.1万吨标准煤,去年到10月份为172.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3.8万吨标准煤。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辽宁共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近百万吨、电动机2500多台,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

模式二:一业独大到三足鼎立

2004年辽宁曾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是,辽宁集中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其中62%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还是国有独资。当年,国有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占全省的51%,创造的工业企业利润却只占整个利润的9%。

对国有大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选择,他们把目标锁定在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上,决心把老工业基地建设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辽宁的企业好多都是“大块头”,许多投资者都“忘而却步”。尤其一些重大装备,还涉及国家产业安全。辽宁把目光投向更大“块头”的中央企业,纷纷与中国兵器集团、中国铝业集团等央企“联姻”,资产重组,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或收购兼并,合二为一。

如今,辽宁40户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大多数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和个人等多种投资并存的格局,企业地方国有股比重由61%降至46%。与此同时,485户国有中小企业也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体制机制的创新,释放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潜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81.38亿元,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209.02亿元,增长2.4倍。

与此同时,辽宁民营经济也迅速膨胀,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950.1亿元,增长23%;上交税金295.3亿元,增长29%。尤其是“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唤醒沉睡的海滩,加宽了辽宁对外开放的大门。

模式三:傻大黑粗到高精尖

提起辽宁的产品,人们很容易想到四个字:傻大黑粗。装备制造、重化工业给外地人留下的印迹太深了。如今,经过坚持不懈的科技提升,自主创新,粗犷豪放的东北人在高精尖领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记者看见一台沈阳产的五轴联动立式高速加工机床,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加工一张欧洲人脸模型,不仅五官逼真,就连卷曲的头发也栩栩如生。

沈阳机床过去生产的都是大路货,2006年产值数控化率达到52%,其中,60%以上产品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

据省统计局领导介绍,今年上半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完成634.6亿元,增长34.5%,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四成,上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长江三峡大坝、神舟六号飞船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中都有“辽宁制造”的身影。辽宁装备开始装备中国,并开始走向世界。

除了传统产业的改版升级,辽宁在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朝阳产业和新兴领域也闯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续写着老工业基地的新传奇。

作为中国软件业的龙头,东软集团凭借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进军数字医疗设备研发领域,先后成功开发并生产了中国首台螺旋CT、磁共振等高端设备。2003年7月,东软研制生产的螺旋CT、磁共振正式出口美国,开创了中国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出口美国的新纪元。大连振邦氟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不似东软“声名远扬”,但他们却在悄无声息中,把自己的防腐涂料刷到了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的钢结构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