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南:“小”财政办“大”教育

2007-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沈耀峰 王晓樱 我有话说

“增加平均绩效工资后,老师们工作热情更高了,我们现在都想为海南的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海南中学的李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海南省政府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拿出1.36亿元,将全省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在上年基础上月人均提高150元。这是继“两免一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后,海南省委、省政府送给基

础教育的又一份“厚礼”。

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说:“几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经济相对落后,财力薄弱的情况下,从2004年至2006年,海南省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3.5%。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发生明显变化。当前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省委、省政府继续竭尽全力发展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用‘小’财政办好‘大’教育,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惠民教育”阳光普照琼州大地

“原先每到开学缴学费时,我们家长总发愁。现在不仅学杂费、课本费都免了,还要补助学生们生活费,这些政策是专门为减轻我们老百姓负担制定的。如果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孩子们早就读不成书了。”琼海市阳江镇上科村村民庞启坤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海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位置。2005年,海南省财政安排2.18亿元,免除了132.4万名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2006年,安排3.53亿元,免除了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为96.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4.27万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今年春季,省政府再出资1.2亿元,免除海南城镇公办学校中小学生课本费。

2005年至2006年短短两年间,海南省共投入3.5亿元资金,消除中小学校D级危房38.26万平方米,成为全国中西部首个全部消除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的省。

海口市近两年来共投入20多亿元进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在校生免除作业本费,对全市特困家庭子女、残疾学生和孤儿免除作业本费和学费。全国贫困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将王下乡300多名黎族学生搬到县城的民族中学,不仅全部免费读书,县里每学期还要拿出100多万元,对他们“包吃、包住、包入学”。

在巩固基础教育成果的同时,海南省把发展职业教育确定为为民办实事、惠及群众长远利益的大事。2007年省、市、县财政投入以及社会捐助职业教育的资金超过4亿元,今后三年投入将超过12亿元。

优先发展教育,不仅让海南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了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海南全省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教育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能在职业学校读书,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如果不是国家的政策和老师们的帮助,我现在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我会好好学习,将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回报社会。”琼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一年级学生王海香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孤儿,王海香深切地感受到国家教育政策的阳光和来自社会的温暖。

“我没想到自己能来县城读书,如果缴钱,我早就不上了。现在学校里吃的比家里好多了,老师们教得好,而且又不花钱,父母都支持我上学。我的理想是考上大学。”昌江县民族中学初一黎族女孩韩眉民兴奋地告诉记者。韩眉民来自王下乡,是该县“教育移民”的切实受惠者之一。

“我上职校改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运!”保亭县黎族姑娘黄可银说起职业教育带给她的好处时,言语之间充满了激动。

20岁的黄可银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与省城中专联合办学的首批学生。毕业刚两年,她就当上了三亚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前台主管;弟弟在她的资助下读完了职校,近日也被三亚另一家五星级酒店录用。黄可银时常寄钱回家,在乡下种田的父母,再也不为没钱买化肥发愁了,家里还添了电视机。看到上职校带来的实惠,他们那个仅有20多户人家的黎族小村,争着送孩子上职校读书的竟达10多户。

“小财政”办“大教育”的启示

海南省教育经费总投入2004年38.8亿元,2005年46.85亿元,2006年55.66亿元,其中海口市教育投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9%,昌江县教育投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

“小财政”为何能办出“大教育”?

“海南教育的发展与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优先发展教育真正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施政理念。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海南发展的最关键环节。海南省把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来办,这与中央的政策导向是一脉相承的,与党的十七大精神也是吻合的。”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石秀慧说。

据了解,海南农村现有贫困人口13.8万,低收入人口40.3万,扶贫解困任务非常艰巨。“王下乡的黎族学生搬到县城读书后,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事实表明,从教育、智力扶贫入手,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使偏远山区的孩子和贫困学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毕业后在县城顺利找到工作,带动贫困农户脱贫,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局面。”昌江县县委副书记王青说。

昌江县教育局局长林伟说:“王下乡‘教育移民’完全符合十七大精神,其目的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为让所有的贫困生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我们计划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在叉村、昌化等贫困乡镇驻地建立寄宿制学校,筛选建立贫困生档案,使所有的贫困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公共财政的补贴。只有在发展教育中才能实现教育公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