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品应提高艺术品位

2007-1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直言 我有话说

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以崭新的英姿,出现在戏剧舞台和综合文艺演出舞台上,已有20几年的历史,至今它仍备受广大观众青睐。

想当年,小品何其红火!《超生游击队》、《换大米》、《打“扑克”》等等,经电视传播,红透大江南北,黄宏、宋丹丹、郭达等一批小品明星也家喻户晓。那些小品格调清新,积

极向上,催人奋进。其中黄宏与侯跃文合演的《打“扑克”》,以名片当扑克牌,其构思相当巧妙,整个作品以针贬时弊为主调,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冷嘲热讽,时而大胆揭露,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这种在欢笑声中品味出的辛辣,宛若一朵带刺的玫瑰,吐露着诱人的芬芳。

然而,在近期蜂拥而出的小品表演中,却掺杂了一些粗俗、乏味,不尽如人意的作品,令观众望而生厌。比如,笔者近观一电视小品大赛,不知是受港台演艺界的影响,还是创作者们“江郎才尽”,抑或是一些大手笔不屑写小品,整场比赛过分夸张的表演仍无法掩饰品位的不足、内容的空泛。有道是小品应该是观众从中“品”出一笑,而不应该是靠表演者装傻充愣、挤眉弄眼扮鬼脸硬去搞笑。假若小品惟逼人笑而无须真实,那实难称上乘之作,充其量算是拙劣的“闹怪”而已。

小品应是一滴水,让观众通过滴滴水珠,窥视到大千世界的众生相。这就是小品的艺术个性。小品之长是以短小精练的故事,最少数量的角色,在恪守单纯美的前提下,开掘出生活的底蕴,人生的况味。但某些小品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功能,力求表现重大主题和重大题材。岂不知,这并非它之所长,结果写得庞杂、臃肿,小品的艺术个性全然丧失,弄得力不从心,得不偿失。更多的是内容空泛,只靠演员“搞

笑”来吸引观众的笑声。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一场文艺演出切不可忘记其社会效果。如果一台节目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兼顾“下里巴人”的话,我们则寄希望我们的艺术家们,多注重一些作品的社会效果,提高一下小品在艺术上的“品位”,把笑推到幽默的层面上来,才会使人真正开怀,让人回味无穷。

艺术贵在创新,小品更需创新。小品虽小,但大有可为。这就要求小品创作者们以敏锐的思想,真诚的感情,独特的审美视觉,透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抓住有意义至少是有益的题材,在开掘生活上要下纵深的功夫,而不停留在浅尝辄止甚至矫揉造作的肤浅层面上,还要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华夏神韵,才可能满足胃口日高、近乎苛刻的观众的要求,方能使小品度过轰动之后的危机而永葆生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