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美基:用独臂托起山里娃的明天

2007-1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斯敏 我有话说

何美基告诉自己:我还有一只手,我还可以教书! 黎金龙摄

见到何美基的那天,他正带着他的山里娃们清扫教室。坑坑洼洼的泥地面,扫掉一层土又是一层;木质的

窗框上,零星挂着几块残缺的玻璃;课桌椅被一双双小手摇晃着,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21个第一天走进学校的一年级孩子边干活边兴奋地嬉闹着,不时偷偷瞟一眼身后的老师。何美基笑着,满足而疼爱地看着他们。山风吹来,掀起他空荡荡的右衣袖,像一面小旗,悠悠飘扬。

湘渝边区,湘西保靖县清水坪镇民族友谊小学。

在这两省交界处的苍茫大山里,这所仅有四间教室、四位教师、50余名学生的小学已是最大的学堂。一批批来自湘渝两省的山里娃在这里念完四年级,住进远处的寄宿制学校继续读书,而他们亲爱的“独臂老师”何美基,始终站在原地挥手送别,单薄的身影,定格在大山深处。

这一天,距离他烧掉录用通知书走上乡村教坛,已经整整29年了。

“你不能走呀!你走了寨上的娃儿们谁来管”

29年前的何美基,还是个健康活跃、满怀壮志的农村青年。

天天在苦竹山里爬呀爬,他对家乡这座苍茫的大山又爱又怕――仅有42户人家,不通电、没公路,很多老人一辈子也没出过村。“我一定要走出去,找回生活的精彩!”何美基暗暗激励自己,以优秀的成绩读完了高中,并如愿被县财政局录用。

“何秀才”要飞出山窝窝的消息传遍了村头村尾。临行的那天早上,打开房门,何美基惊呆了:乡亲们黑压压一片围在他家门前,手里捧着新鲜果蔬:“美基,你不能走呀!你走了寨上的娃儿们谁来管?你得留下来给他们教点书啊……”

痛苦,弥漫在何美基心头。不走?可苦苦读书,不就为这改变人生的一刻吗?走?那乡亲们的期望怎么办,寨子里那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怎么办?“让我考虑考虑吧……”何美基哽咽着跑到了寨后的山梁上。他想起自己求学时,每天清早起床赶很远的山路,好几次滑下山脊疼得哇哇直哭;想起从小玩大的伙伴们,很多已早早辍学,被生活的担子压弯了腰杆;想起寨子里男女老少,几乎一色“睁眼瞎”……“我不去改变娃儿们的命运,谁来改变呢?”许久之后,何美基作出了痛苦而坦然的决定。那天晚上,他再次爬上山梁,点燃那份通知书,任火舌舔噬……

从此,只有一位教师的苦竹山小学开课了,沉寂了四年的山寨又响起琅琅书声。县里少了一个意气风发的未来干部,大山深处却多了一位播种希望的民办教师。

“你是为娃儿们残的啊,你永远是他们的好老师”

一间废旧的烤烟房里,挤满了学生,二十多颗小脑袋分做四排,望向四块写着不同内容的小黑板。凳子,是从河床里搬来的石头;黑板擦,是用破布头扎成的替代品。土门土窗光线昏暗,何美基就劈来松膏点燃照明。在微弱的火光里,他拿着树枝做的教鞭,在四块小黑板前来回穿梭,教完一年级的语文,再教二年级的数学,然后是三年级、四年级……

这就是苦竹山小学的课堂。其他条件差,何美基和学生们可以克服,但采光不足却让他十分焦灼:“烟熏火燎加上光线昏暗,我的眼睛越来越不管用,眼镜片越戴越厚。这没关系,但孩子们的眼睛坏不得啊。”他一咬牙,把教室搬到了自家堂屋,并开始筹集资金,准备建座新学堂。

1983年,他终于拿到了上级下拨的200元建校款。在购买了一批瓦片之后,这笔钱就一分不剩了。填地基、烧石灰、备木料……他只好在村民们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建房。

8月16日下午,在建校工地上劳累了大半天的何美基拖着斧子走进山林。要开学了,他想多砍些木料,早日把新教室给建起来。一斧、两斧……突然,一股钻心的剧痛使他忍不住叫出声来,低头一看,右手几乎被自己纵向劈成了两半,从手腕到中指连肉带骨全部裂开,鲜血直涌!他一阵眩晕,本能地想奔下山去找医生,但想了想,又扭头背起了那近百斤已经砍下的木料。等他踉跄地挪回工地时,大家惊呆了,立即抬起他跑向山外……

爬山路、拦车、再转渡船,当他被送到镇医院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了。等找到主治医、凑齐医药费,时间又过去了一整天。一切都晚了,对着那只严重感染的手,医生只好截去了他的右前臂。

“你是为娃儿们残的啊,你永远是他们的好老师!”面对这一惨状,乡亲们哭了,学生们也哭了。滚烫的泪唤醒了沉浸在痛苦之中的何美基,他举起左臂,一次一次地告诉自己:我还有一只手,我还可以教书!

还在住院,他就爬起来练习用左手写字;出院后,扑在桌前继续练。一个多月后,他终于又可以写板书、批改作业了。

“把娃儿交给何老师,我们一点都不用操心”

日头伴着苦竹山里的读书声东升西落,转瞬又是六个年头。1989年,何美基接到上级通知,派他到友谊小学的一个教学延伸点――五十二小学开展工作。那是一个更加偏远的山村小学,来去得翻山越岭走二三十里山路。何美基一走,苦竹山小学也跟着“搬迁”,一二年级的8个学生随他来到了五十二小学。

依然只有一个老师、一间破旧的木板房,依然没有任何教具。为了给孩子们上好每堂课,何美基想尽了办法。挺着残弱的身体,他上山砍来木桩做双杠,割来葛藤做跳绳,挖来黄泥做粉笔,找来酒瓶做试管。上自然课,他带领孩子们到山里辨树叶、尝野果、制作标本;上说话课,他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他们面向大山即兴演说……

随着教学的深入,何美基发现自己的知识似乎不够用了,教学技巧也需要提高。“在哪里当老师都马虎不得,山里娃儿们也需要最新、最好的教育。”怀着这个想法,他借来各种资料、书籍阅读到深夜,还经常利用节假日翻山越岭跑到其他学校,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冬天的苦竹山,狂风呼啸、山路陡滑,何美基担心学生们来回的安全,就一肩担起了接送路远孩子的任务。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走东村、跑西寨,走好几个来回把孩子们都接进学校。遇到睡眼惺忪的孩子,他干脆蹲下来背在背上,让孩子在摇摇晃晃中补个好觉。“把娃儿交给何老师,我们一点都不用操心!”家长们一提起何美基,总是满肚子谢意。

1998年,一年级学生何秀林的奶奶病逝了,小秀林哭着要告别学校。原来,他四岁时就没了父亲,母亲又撇下他跑出了大山,小秀林只剩了年过七旬的奶奶一个亲人。而现在,奶奶也去了……望着伤心的孩子,何美基毫不犹豫地把他接到了家里,供他吃穿读书,并像亲人般关爱他。小秀林在何美基家一住就是好几年,直到进入寄宿中学,开始新的生活。

像这样的事情,在学生们的记忆里密密麻麻织成了网:田小梅左脚烫伤,何美基背着她在离校4里多的山路上来回20多天;何向阳连续两个月高烧不退,何美基连夜打着火把上门看他,抓来草药给他医治……为资助每个读不起书的孩子,何美基费尽心思创“外快”:秋天打桐籽、找枞菌,夏天钻进密林捉五步蛇。因为这个,他好几次险些赔上性命。29年下来,何美基用微薄的工资救助了200多名特困生,累计资金8400多元,而他家里,还有一个长年患白内障的妻子和一双尚未自立的儿女。

“山里娃们走出了大山,我没有别的心愿了”

走进何美基的家,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逼仄昏暗,层层叠叠堆满了书和杂物。这是友谊小学上世纪七十年代用河石垒成的旧教室,现在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其中两间被一隔为二,成了全校四位教师的宿舍。自从2005年五十二小学因学校调整被撤之后,何美基就来到友谊小学,在这里安了家。

现在,54岁的何美基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独力负责这个班所有的课程。“娃儿们的条件比以前好多啦”,他点起一根土烟,眯起眼微微喟叹:“现在政府修了不少寄宿制学校,我的很多学生都可以住校读书了。今年,公路修到了大山里,学生上学省不少力气,也安全了。以前我去买教材,都得翻三十多里山路一摞摞地背回来,现在车能开过来了,我也不用当运输大队长啦。还有这三间新教室,是前年县里和慈善机构集资修的,全是白炽灯,好亮堂呦。社会上的‘麦田计划’还帮学校捐书建了个图书室,这下娃儿们可以开眼界喽……”

指点着这一切,阳光下的独臂汉子笑得无比灿烂。他是满足的,一包25元钱的“芙蓉王”香烟就能让他开心一整天,因为那是学生娃儿工作后专门买给他的。这么多年过去,学生们有的在县市从政,有的在学校教书,还有的远赴他乡打工,但在他眼里,这些学生都一样有出息。“山里娃们走出了大山,工资都比

我高,我再没有别的心愿了。”

“满足”的何美基,其实依然有困扰。什么时候,能再盖一间新教室,让现在留在危房里的一年级学生也搬进去?什么时候,那些从山外来的老师能爱上这座大山,不再频频“东南飞”?什么时候,自己的视力能不这么差,至少破天荒地验验光、配副合适的镜片,不再戴一副在街市随手买来的眼镜?

说话间,一群孩子跑了过来,拽着何美基的衣角要玩“老鹰捉小鸡”。何美基笑了,张开独臂,保护他身后的“小鸡”们。夕阳斜照过来,把他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一如他对山里娃儿的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