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习力: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本质

2007-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成长春 我有话说

近年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正在逐步为理论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所重视。但综观国内有限的研究成果,尚未真正涉及其本质问题。笔者以为,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参与市场竞争所形成的融入其内质中支撑其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系统。它由学术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管理力和文化力四个要素构成

,其本质是学习力。

学习力是获取和整合知识,并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一个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能否促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使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关于知识对于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意义,西方学者早有论述。潘罗斯发表于1959年的《企业增长理论》认为,企业的增长源泉是其内部资源――知识的增加。企业的资源基础论认为,独特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这些难以模仿的资源,是形成稳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库克和耶诺学习行动观点认为,组织和业务相适应的知识的积累程度决定了一个组织或集体的业绩。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提出之后,又有不少学者阐述了知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意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C・K・Prahalad和G・Hamel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一个组织的生存和成长能力是以优势为基础的,这些优势来自于代表着集体性学习的核心竞争力。以巴顿(DorothyLeonardBarton)为代表的知识观流派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外泄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高校作为组织具有类企业性,高校核心竞争力中同样包含着学习力。高校作为学习型组织,具有其一般特征,但它更有自己的特殊性:(1)知识是高校创造财富的最主要资本,在资源配置的要素中,知识是最主要的配置力量;(2)高校拥有高能级和高素质的人才群体;(3)创新是高校成长的灵魂,是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高校本质上是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内部矛盾运动及系统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体。

知识系统内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一系列知识的流动过程。借用艾达米的分析框架,高校内部知识流分为两种,一是从外部环境流向高校的知识流,二是从高校流向外部环境的知识流。高校知识流的重要特点就是教师时时刻刻需要处理信息和知识,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它的整个流程是:“消费者”提供的市场信息作为“环境知识”从环境流向高校;在高校内部,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断分析这种环境知识,最终形成“内部诀窍”――教师的独特技能,并为大家分享和继承。这样,高校自身就形成了既紧跟市场又引导社会发展的公众形象,高校知识从高校向环境扩散。这就是“高校知识的获得与传播过程”。其中教师的独特技能就是核心竞争力,其本质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学习力。

与知识系统矛盾运动过程相伴随的,就是学习系统的矛盾运动,其主要表现为系统内的学习过程。高校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获得、知识共享和知识利用三个阶段。知识获得阶段,主要获得技能洞察力、关系的发展或创造。知识共享主要是高校内部学习内容的扩散。知识利用主要是学习的综合。整个学习过程就是“知识流”流动的过程。其中知识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信息的意义或诠释以及许多无形的知识(如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暗默性”知识),这些往往决定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把高校的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统一在一起的是价值链。在这里形成了高校的另外一个“流”――“价值的增值流”。

高校的价值链有两条。主价值链由学术部门实施,将“原材料”――中学生培养成用“新知识”武装起来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并为社会提供知识产品。辅助价值链由经营部门实现,是主价值链运行的支持系统,其实质就是物化了的“知识流”。价值的增值过程,也是知识增值并流动的过程。价值链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学习系统,而每个重要步骤中的工作则是学习试验的分系统,取得成果的结构和过程可以被视作“作业任务”和“学习练习”。高校将每个增值阶段作为一个业务步骤,不断推演,直到这个过程结束。据此可以说,高校是创造知识增加值的基本单位。以上分析可见,在高校内存在的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它们的载体都是知识,知识流、价值链是贯穿其中的主线。而促使知识流和价值链有效运行的正是“学习力”。

高校的学习力是高校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和知识采取各种行动的能力。它是高校对信息和知识的及时认知、全面把握、迅速传递,达成共识,做出正确、快速调整,以利组织更好发展的能力,是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比自己竞争对手更快获取知识的能力。它包括个体学习力和组织学习力两个方面。个体学习力具体体现为: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及时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新观念的能力;符合实际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个体学习力结构包括学习力原发层面、学习力内化层面和学习力外化层面等三个层面。学习力原发层面包括学习的意志、兴趣、动机、价值观等;学习的内化层面包括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记忆力、理解力、思考力、学习的效率以及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等;而学习力的外化层面则包括所学知识的释放力、应用力、适应力、创新力等。三个层面之间既相互叠加,又相互包容。

组织学习力由学习精神、学习机制和学习过程三个层面构成。学习精神是高校全体员工对于学习的一种意识,是高校学习态度、动机的综合体现。学习精神是校园精神在学习力层次上的体现,它决定学习力的方向和作用效果。学习机制是高校造就学习力的内在机制,是增强学习力的保证。高校的组织学习具有特殊的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高校持续提升学习力的根本保证。高校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学习精神的指引和学习机制的保证下,学习型组织不断修炼的过程。高校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校内“知识流”和“价值链”流动的过程。

高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学习力的竞争。学术生产能力关键是“知识工作者”的能力,人才生产能力没有优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习”,是无法实现的,管理力的外在形式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和增强办学效益的能力,而关键点却在于管理者的“创新力”,文化力也表现为全体师生员工所培育的校园精神以及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无不跟人才密切相关,而人才竞争的背后是学习力的竞争。

(作者系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