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007-11-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第17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引起强烈反响。学员们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等十七大重要文件,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学习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并分赴延安、井冈山等地学习考察,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家普遍反映,通过研修,深化了对十七大精神的理解,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思想上有很大收获。现刊发部分学员的学习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伟大的旗帜时代的召唤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教授 陈利根

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鲜明地、郑重地、完整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回答了我们党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回答了我们党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对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和灵魂,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近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不同发展阶段所遇问题的成功探索和回答,是被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和科学理论体系,必须始终不渝的加以坚持和发展。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学习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努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在学习研究十七大精神上下功夫。学习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原原本本反复深入地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要确定专题,系统深入地研究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一系列重要论述。

二是以渊博的学识在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战略目标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三是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上下功夫。十七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明确希望和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立足本职、只争朝夕、勤奋工作,积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领域出现的新课题,努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教授 赵丽芬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清晰、精辟的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概括,反映了近年来全党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成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首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和方面积极性。

总之,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科学界定,无论是对发展地位的提升,还是对发展目标、要求及其方法的表述,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和执政理念,使我们对发展这一主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为我们指明了在新历史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康庄大道。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吉林大学东北研究院教授 庞德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学习,我体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只有更为积极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改变以增长代替发展,以数量代替质量,以物质增长代替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二是必须坚持“又好又快”的方针,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离开效益谈增长,离开质量谈发展,容易形成为了增长而增长、为了发展而发展的错误观念,偏离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目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国外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解决好分配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发展成果能否为人民享受,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败问题。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缺点,在解决好效率的同时往往不能兼顾公平,从而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这就要求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解决好以社会重大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分配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领大学生个人理想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戴钢书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向全党明确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的思想建设任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和统领大学生理想教育,对实现大学生个人理想升华,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决定着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灵魂”和基础,它决定着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维度,其中三个维度都与精神领域有关。在当代中国,只有牢固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广大青年学生,才能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他们在情感上和理性上都自觉接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他们的个人理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塑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衡量大学生理想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教育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目标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价值目标。因此,能否通过对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既是衡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学生才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和纪律来约束自己,才能产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强大内在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振奋大学生精神、鼓舞大学生进取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是促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途径。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明白,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现个人理想,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领和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做起,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要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贡献力量。

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 袁久红

民主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承认民主有其普遍价值,并且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刻地回答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实现方式与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在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上,报告强调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这条“中国特色”道路的本质特征与基本模式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与核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议会政治模式,而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全面论述。从总体要求来说,就是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等多方面来扩大民主。特别是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他还特别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民主,重要的是落实到权益保障上。他强调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等等。

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途径、环节、机制与现实着力点上,要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紧紧抓住政府改革这个重要环节。报告指出,发展基层民主,使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他还强调,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同时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些论断,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更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指南。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政工系教授 张洪彬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完整准确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报告的一大亮点。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对于自觉坚持当代中国的正确发展道路和正确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握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二者互相联系各有侧重,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什么、怎么走和为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问题。

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的三个内容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回答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也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实践的阶段性与创新的无限性的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准确概括。在当前,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永远与时代和实践发展同进步、永远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着力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孙其昂

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也是革命、改革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必要保证。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我体会要从三个方面不断强化:

第一,努力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迫切要求我们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分析和认清新的实际,指导实践,努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青年学生,我们的事业才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才能不断保持蓬勃的生机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理论武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上自觉地发挥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理论对于解放思想和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发挥理论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为人民服务的目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实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强大的指导作用。

第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和普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当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努力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途径和规律,在尊重差异的同时理直气壮唱响主旋律,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引领风尚和启迪智慧双重功能,传播理论与提高素质相统一,努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栋梁。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李斌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落实这项任务中承担什么责任,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科学性和人民性,决定了其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的可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中国社会近现代以来历史发展特别是其文化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人民的历史选择。从整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价值体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应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包括青年学生的共同追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决定了其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最根本的,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把我们党倡导并着力推进的主导价值理念提升到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层面,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制度性质、目标任务和发展道路,又将更好地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这个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既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又能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所以能够在青年学生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共识。

再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依据价值体系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包括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社会思潮引领、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文化熏陶和实践体验。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责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尤其要通过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的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青年学生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