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基”丰碑在人心

2007-1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庄电一 我有话说

一所农村学校,折射时代变迁

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素有全国“贫困之冠”之称。那里基础教育的薄弱,曾让许多人感到忧心,也曾拖过宁夏“两基”攻坚的后腿。土桌、土台、土凳、土窑,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那里农村中小学的“主色调”。

不久前,记者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中学采访时,看到的是宽敞明

亮的教学楼和整洁美观的校园,与“土”有关的桌、台、凳、窑,都不见踪影了。老师们告诉记者,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完成的。现在,彭堡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当地适龄儿童都能入学,90%以上的少年都能读到初中毕业。

彭堡中学一位老师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几年前,他教的一个班,初一入学时是56人,到初三毕业时就剩下43人了。这样,每学期开学后走村入户、动员学生返校的家访,便周期性“上演”。那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动员,让其中的大部分辍学学生又重返校园。现在,这种经历对这个学校的老师们来说,已变成久远的记忆――他们无需再为动员辍学学生返校而家访了。因为自从农村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和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之后,这里的农家子弟就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了。

数字铸就辉煌,“两基”丰碑在人心

彭堡中学的发展,是宁夏“两基”攻坚的一个缩影。在宁夏,“两基”攻坚被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全区用于“两基”攻坚的资金累计已经超过了27亿元。现在,宁夏以县为单位“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6.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0.45%,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7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7%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年。

提到现在的教育,许多老百姓、特别是山区贫困的群众交口称赞。

那么,宁夏的“两基”攻坚是如何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的呢?

山区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

宁夏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王建平对记者说,现在,随便走进宁夏南部山区任何一个乡、任何一个村,所看到的最好的建筑都是学校!在有些地方,学校建筑与当地民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是偏远、贫穷地区,这种差别越明显。记者对此也深有同感。

在窑洞上课、在危房读书,在宁夏已经成为历史了。

现在,宁夏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4平方米和5.25平方米,中小学危房率由1994年的15.91%下降到2006年的1.7%,已经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

教育条件的改善,靠的当然不是当地的财力。对那些经济贫困地区,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给予了大力扶持。20多亿元的投资,使300多万平方米校舍得以改扩建、新建、迁建,使宁夏全部校舍都实现砖瓦化。

女童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女童教育,是托起明天太阳的伟大工程。然而,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宁夏的女童教育、特别是回族女童教育长期是个难题。

二三十年前,有人到一些农村学校,看到许多教室里都是“男女比例失调”:男生远远多于女生,有些班级的女生几乎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了。王建平处长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宁夏回族儿童的入学率只有79.6%,而回族女童的入学率更低,只有61.2%。针对这种情况,宁夏采取了多种专门扶持回族儿童教育、特别是回族女童教育的优惠政策,不仅在经济上给予照顾,而且根据回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开展教育,加大女教师、特别是回族女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针对女童的职业教育,甚至允许回族女童带弟弟妹妹上课。

现在,回族儿童及回族女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圆满解决:男女生入学率基本相同。就是在宁夏南部贫困山区,回族儿童、回族女童的入学率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女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9.16%,女生多于男生的班级,也不在少数了。

“三免一补”,凸显执政为民理念

贫困,是制约宁夏“两基”攻坚的最重要因素。在南部山区,别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普及初等教育,也是个难题。宁夏南部山区有几个县,就是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在前几年戴上“普初”“桂冠”的。

2005年春季,宁夏根据国家的部署在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实施“两免一补”,使50多万贫困生受惠,将“两免一补”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扶贫县以外的农村地区和城市贫困群体。2006年,宁夏就“两免一补”扩大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并为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免费提供一套教辅材料,将“两免一补”扩充为“三免一补”。

“三免一补”,免除了许多贫困家庭的上学负担,入学率因此大幅度上升,辍学率因此大幅度下降。针对“三免一补”后学生增加的情况,自治区又安排600万元专项经费解决部分学校课桌凳不足的问题。

从“两免一补”扩充到“三免一补”,从贫困县的农村学生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宁夏为此投入了1亿元配套资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比全国提前了两年。这些举措加快了“两基”攻坚的步伐,凸显了宁夏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推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

城乡教育差距,是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普遍现象。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宁夏先后两次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师配备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宁夏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支教: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川区教师支援山区、自治区党政部门支教、闽宁对口支教、应届大学毕业生支教、研究生支教……每年在山区学校支教的各类教师都超过了3000人。这些人把新的教育理念带到了山区,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差距。

而远程教育则实现了农村薄弱学校与外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稳固地提高了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现在,远程教育已经覆盖了宁夏农村所有中小学,2373所小学都建立了卫星教育收视点,所有教学点都有了教学光盘播放点。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这些设备引进到偏远农村,缩小了与外界的距离。过去,由于师资缺乏,农村学校不能开齐所有课程。现在,由于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学条件的改善,多数学校都能按要求开齐课程。在条件一直很差的西吉县,多数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就可开外语课了。

计算机,曾经是山区农村学生的奢望。现在所有初中都建立了微机室,配备了计算机。

近20年来,宁夏在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的不利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铸成了“两基”丰碑。这个丰碑,不仅铸在广袤的大地上,而且铸在宁夏600万回汉各族人民的心中。(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