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然气背后的经济、政治与科技

2007-1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山峰 我有话说

据北京市燃气集团透露:今年供暖期前,北京天然气正常日供气量均为500万立方米左右。但11月7日试供暖开始后,当天日用气量上升到980万立方米,之后每天用气量都以百万立方米计增加,到正式供暖的第一天(11月15日),北京天然气用气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日供气量增加700多万立方米,涨幅达54%以上。

当人们轻松随意地打开天然气做饭、洗澡和取暖的时候,一般人并不知道,从事能源问题研究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围绕天然气正做着复杂的“加减乘除”,且至今没有得到圆满答案。

其一,从我国已探明的贮量看,天然气贮量只占世界总量的0.8%。近两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呈几何指数增长趋势,天然气消费总量为600亿立方米(其中城市消费27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消费量的2.8%。据有关资料,到201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将达1100亿立方米,届时国内只能提供900亿立方米,缺口达2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全国天然气缺口达400亿立方米;2020年缺口将达800亿立方米――那时,我们每天打开天然气做饭的习惯还能持续吗?

其二,我国天然气价格总体看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相比价格偏低,导致其需求量呈几何指数迅速增加。有专家预计国家会在3―5年内,以每年5%―8%的幅度不断上调天然气价格,逐步与国际天然气的价格大致接轨。但其中令人颇费思量的是,天然气倘若迅速提价,居民完全可能用煤炭等能源替代它,那么我国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的难度势必加大,政府推广清洁能源以替代煤炭的努力将化为乌有。倘若因此引起价格连锁反应,就更是得不偿失。

目前,科技人员正在进行天然气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选择的能够用于城市燃气替代能源主要有三:一是煤层气,其成份和天然气几乎一样,是比较理想的城市燃气替代能源。二是二甲醚,它被认为是仅次于氢燃料的清洁能源,有望成为城市燃气的主要替代产品。三是混空轻烃燃气。轻烃主要是指来自油田、天然气田,以及炼油厂、乙烯厂的C5、C6为主的烷烃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轻烃年产量到2020年可能达到2000万吨,可代替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同时,国家已充分认识到目前国内天然气利用的种种问题,正逐步恢复天然气作为“珍贵燃料”的真正身份。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已于今年8月30日颁布实施。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天然气“新政”将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为四大类,即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并循此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新政”坚持民用优先,确保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其中就包括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等用气。如此,普通居民至少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不需为天然气缺乏而烦恼。

当然,政府与专家围绕天然气的经济、政治和科技考量是不可须臾停止的。怎样作到既促进和鼓励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又要厉行节约,需要政府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手段,比如,政府需要理顺各种能源的比价,因为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特别是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相互的替代能力很强;又如,对于大城市和特定城市,凡是有天然气供应的,应当制订严格的环境保护强制标准。要在划定的范围内严格禁止用煤,强制用电力、石油和天然气替代煤炭;再如,怎样“鼓励”居民用天然气,而且还要“合理”地,而不是“浪费”地用,势必需要更精细的政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