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细节打通大环节

2007-11-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刘成 我有话说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细、做实、做出实效?南京大学的做法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借助一系列的小细节做好教书育人的大环节、大任务。

高低年级的“学长制”

“元旦快乐!感谢学长的热情帮助,感谢你用自信的微笑化解了我们心中的困惑与迷茫。”

这是南京

大学地理学院2005级学生徐龙生在今年元旦早上收到的一条祝福短信,发信的19幢308宿舍是他作为学长所负责的对口帮扶宿舍。从去年9月迎新生的那一天起,徐龙生就与308宿舍的四位新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周五下午或是晚上他都会准时到访,与学弟们分享生活、学习经验,解决他们的困难。308宿舍的一位新生说,“每次看到徐师兄微笑着走进宿舍,我们的心中立刻充满了温暖和阳光。”

针对大学新生由于角色转换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应,南京大学推出了“学长制”这种大学生自助交流制度。院系挑选素质较高的二年级学生担任“生活学长”,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对口帮扶,通过言传身教,与新生交流,使他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

在此基础上,针对新生入学后存在的专业困惑,院系还按专业给一年级新生配备品学兼优的三年级同学担任“学习学长”,回答新生们关于专业的课程安排、学习技巧、发展规划等相关问题。

“感谢学长们给予的帮助,我们也要接过学长制的接力棒,让它薪火相传。”一年级学生这样反馈道。

心理教师的“下系制”

今年9月10日早上,当赵斌老师走进教室,发现了讲台上的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贺卡上写着:“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教师节快乐!”

当赵老师捧起鲜花向同学们致谢的时候,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天,在南京大学,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都收到了来自同学们的鲜花、贺卡以及真挚的祝福。

近几年来,南京大学都要策划和组织这样的谢师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同学们在校园网留言说:“没有最美的语言,没有最动听的歌声,只有一个微笑,才是对我们最尊敬的老师们最纯粹的感恩……”

每年新生入学,该校都会请德高望重的院士和知名学者开设“做人与做学问”的讲座,帮助学生在入学伊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风;举办研究生和本科生新生心理教育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新生打破陌生感,体验沟通的重要性和学习简单的人际沟通技巧。

从2005年起,该校还推出了心理辅导专任老师“下系制度”和在各院系辅导员队伍中建立“心理联络员制度”,校心理中心坚持每月一次对院系心理联络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基本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根据培训所得来的知识,辅导员们组织开展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丰富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内容。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每个月中旬,小堵都会收到一张面值50元的手机充值卡,这是学校发的手机话费津贴。小堵老师是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也是2004年南京大学在全国率先实行大学生辅导员专职化制度后的第一批成员。

几年来,该校的专职辅导员已达20多人,遍布于各个院系,他们有类似于专职教师的各种待遇。除了每个月50元手机话费津贴外,学校根据从事学生工作的年限,对每一位考核合格的辅导员、班主任发放1000元到2000元的岗位津贴。

在享受种种津贴的同时,南大健全并完善了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班主任评优奖励制度;为了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该校还非常重视辅导员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通过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同时学校也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辅导员本人的条件和志向,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地方组织部门推荐。

“我们现在干得很安心,再过几年,我也可以申报副高职称了。”新闻学院的辅导员小罗说。

专业化建设为辅导员队伍带来了勃勃生机。去年,南京大学专门为大学生辅导员建了一个“家”――辅导员俱乐部。在该俱乐部举行的一次论坛上,一位辅导员说:“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我会用我细致的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及时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