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基”攻坚:为西部赢得未来

2007-11-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丰捷 我有话说

西藏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教学点的学生们在课间跳绳。目前,西藏74个县已全面完成“普六”,“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2%。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11月28日,北京。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欢乐的时刻,又是引导人们回首以往、瞻望西部未来的时刻。

历史性跨越之后,决胜“两基”的攻坚开始

7年前――2000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85%以上人口和地区已经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简称“两基”)。中国教育因为这一历史性跨越,引起世界震惊。

然而,盛誉之下,仍有许多人期待着靠教育改变命运。

这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攻坚战。在广袤的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多为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半荒漠地区;人民群众贫困程度深,全国尚未脱贫的3000万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这里;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教育基础薄弱,截至2002年底,“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77%,还有410个县尚未实现“两基”目标,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年。

2003年底,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审议通过,举全力决胜“两基”,一场声势浩大的“两基”攻坚战随之在西部打响。

如今,4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再次庄严宣布,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如期完成――410个攻坚县中,有368个实现“两基”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98%,比攻坚计划实施前的77%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一组数字,代表了又一个奇迹的诞生。

从“两基”镇长、攻坚局长到教育省长,“两基”成就的背后是自上而下矢志不渝

2007年11月,初冬的暖阳洒在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黄石小学的操场上。和着欢快的儿歌,孩子们跳起了橡皮筋。记忆中那个由几排低矮的瓦片房组成的学校如今已被新校舍取代:食堂、实验室、阅览室,校园内花团簇拥;教学楼、师生宿舍楼,倒映在碧绿澄净的江水中,颇为壮观。

“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在云阳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座座崭新的校园,成为三峡库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师生们难以忘怀的是那些为这一道道“风景”付出心血乃至生命的人们。沙市镇原副镇长孙开祥就是其中之一,他为中小学校排危迁校常年奔波,在确诊肝癌晚期后仍牵挂“两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两基镇长”。

事实上,在“两基”攻坚的战线上,岂止一个“两基镇长”。甘肃省临潭县原教育局局长马永祥常年奋战在“两基”攻坚第一线,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被人们誉为“攻坚局长”。四川省阿坝州原政协副主席旦真,秉承“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的信念,退休后仍为“两基”攻坚奔走疾呼,在他的真诚劝说下,牧民们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

而在陕西省,“做教育省长、教育市长、教育县长”的理念,在省长袁纯清的反复强调中逐步付诸实践:各级政府将教育列为“一把手”工程,追回不到位的教育经费2.76亿元,各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重点投资,形成了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为了全面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度,实行县级领导包干制,县里主要领导每半月一次、分管领导每周一次、项目办负责人每三天一次,深入各项目学校施工现场检查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短短4年,“两基”攻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田祖荫一语中的:政府强力推进,领导真抓实干,地方各级政府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西部各省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四省和西藏、宁夏、广西自治区甚至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

开源节流、确保经费投入,“两基”成就的背后是众志成城精诚合作

“两基”攻坚包含几大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田祖荫说,为解决制约西部农村实现“两基”的“瓶颈”问题,中央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及时下达项目审批,发展改革委50亿元,财政部50亿元,每年都非常及时地下到县里,由相关县按照统一规定,用于建设。目前从未出现因资金不到位而拖欠工程款,或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与此同时,各省也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将政府责任落到实处。四川省投入30亿元,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云南省制定了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了边境学校教育工程、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贵州、陕西等省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都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重庆市则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用好中央的钱,拿足自己的钱,广筹社会的钱,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投入由1997年的37.08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168.16亿元。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年初预算时优先考虑教育、执行预算中优先满足教育、年终追加预算时优先照顾教育”,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措施,如,全市按每平方米20元的标准征收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基础教育学校设施建设;以划拨方式向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教育项目提供土地使用权,对学校土建项目部分行政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实行免征或减半征收等。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重庆各级政府为“两基”投入专项资金达125亿元,对于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投入之多、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因地制宜、破解难题,“两基”成就的背后是生动鲜活的创新之举

一碗冷饭、一个红薯,甚至仅仅是一瓶凉水,多少年来,这就是贵阳不少农村学生的一顿午餐。农村孩子漫长而艰难的求学之路引起贵阳市各相关部门深深的思考:如何充分激发农村师生的创造性,走出一条自我解困、自我改善办学条件的新路?

为了让农村学生中午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热汤,2004年,贵阳市启动农村学校小伙房建设、小基地创业、小厕所改造(简称“三小”)工程,先后建成656个惠及4万余名带饭、带米学生的农村学校小伙房;677个遍及农村村级小学,拥有种植、养殖等多种类生态型创业实践的小基地;664个干净卫生的厕所则让20余万名农村孩子感受到了文明生活的气息。

为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广西创造性地采取“赶队会”与“倒排工期”制度,由进度慢、资金到位率低、存在较大问题的市、县一把手在“赶队会”上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项目进度做承诺。同时,广西要求各县区对所有项目进行倒排工期,明确开工、主体建设、竣工时间,并要求将倒排工期表在施工现场挂牌公示,接收社会各界的监督,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在甘肃,针对临夏、甘南等地工程进展缓慢的实际情况,省政府发出了“打响百日会战,完成寄宿制工程”的号召,会战期间,“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省教育厅对省级管理的重点项目,每月进行一次巡查;各相关市县加快工程建设速度,每半个月报告一次工程进度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两基”攻坚涉及345万平方公里,8300万人口,田祖荫感慨地说,地方大,战线长,“两基”攻坚不可能仅靠一个政策就执行下来,必须发挥各地的主动性,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重庆把“两基”攻坚和移民迁徙结合起来;云南红河州政府一年到一个县开现场会,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解决;内蒙古、云南等地区创造性地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正是这一个个切实有效的做法,保证了“两基”攻坚的顺利实施。

“‘两基’攻坚计划的完成使中国义务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使教育更加公平。”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陈小娅这样评价这场战役。多年投身这项事业,陈小娅有太多的感慨,“‘两基’攻坚为西部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而在西藏达孜中学,孩子们似乎已经真实地触摸到自己的未来――“在我爷爷的时代,没有书本,没有笔,没有墨水;在我爸爸的时代,只能呆板地面对小黑板在帐篷里学习;在我们的时代,我们走进了计算机教室,高山峻岭再也挡不住我们学习的热情。”(相关报道见7版)

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广西隆安县通过实施“两基”攻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让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真正“硬”了起来。照片来源:南宁日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