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交接好教育这个接力棒

2007-1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瑟 我有话说

十年时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基”攻坚战中克服了八个全国之最的困难:地域最大、单位最多、路程最长、新增人口比例最高、被验收团场最偏远、路途最艰险、材料最多、体制最特殊。于2005年底成为全国第十三个实现“两基”目标的省级单位,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来,第一个实现“两基”的省级单位。

问起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个辉煌成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华士飞深情地说:“我们兵团就是靠教育造就了一次又一次、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发展,兵团党委对教育这个接力棒,每任交接,始终是接上的,是没有松过劲的。”

自十年前兵团开始实施“两基”后,教育督导机构就开始承担起全兵团176个团场的督导评估工作。每年年初,他们都要召开“两基”预审工作会议,逐项审查每一个未验收团场“两基”实施情况,对团场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门培训,把过程性督导检查变成每年督导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有人做过一个初步统计,十年间,兵团教育督导行程近20万公里,牺牲节假日近500天,对176个团场进行了督导和验收,工作的难度和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衡量团场“普九”水平高低最为关键的是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核心指标的达标程度。为防止学生流失,许多团场都把入学率和巩固率同评先进学校、先进班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挂钩,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有一年,农五师民族中学有118名学生开学了也没来学校报到,师长余继志听说后,立即责成民政、教育、督导、师直党工委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团场和每个家庭了解情况,动员这些少年返校就读,并要求每天向他汇报进展情况。最后终于将这118名学生拉回了学校,并最终完成了学业。

农三师51团是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到80%以上的团场,为帮助这些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多年来团场一直采取免收贫困外来务工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杂费、课本费等所有费用的办法。而这个办法比国家和新疆出台“两免一补”政策早好多年。仅师长叶玉平个人,就先后拿出2900多元,解决了11名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到2006年底,兵团教育经费投入比过去增长了23.1%。今年7月底,兵团完成了96所项目学校的土建建筑面积32.21万平方米,使9.9万名学生受益,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

目前,兵团“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谈起这一切,兵团政委聂卫国说:“兵团教育发端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随军学校,学校课堂和设施起始于部队的营房,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完整的具有兵团特色的教育体系,如果不是国家的支持,我们的‘两基’攻坚目标实现,比登天还难。正是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上我们发扬兵团人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兵团精神,才使兵团‘两基’攻坚战打得如此漂亮,如此迅速。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兵团人还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为职工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