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07-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郑晋鸣 我有话说

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曹艳,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优厚待遇,自愿到一所残疾人学校当起了老师。她说:“我的母校不仅教给了我娴熟的手语,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爱心育人。”――

作为国内唯一独立设置,以培养特殊

学校教师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比其他的大学生更具有爱心、恒心和耐心,他们所具备的博爱人文精神被放在了与专业知识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博爱铸魂,质量为本,特色立校”办学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感受爱心的教育方法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同时,还直接为残疾人事业服务,开展了对听力障碍学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宿舍楼的一个普通寝室里,既住着健全的学生,也住着听力障碍的学生,残健学生之间没有歧视,只有平等和理解,他们同学习、同生活、同欢乐。

这样的住宿安排是校领导深思熟虑的结果。该校党委书记蒋云尔介绍说,残健学生合住可以使普通学生增加对听力障碍学生的了解,提高了与听力障碍学生手语交流的能力;听力障碍学生提高了融入主流社会、与普通人群进行社会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普通学生感受到了特殊教育的成效,看到了听力障碍学生的自强不息,从而愿意发自内心地接纳残疾人群,坚定学习特教专业的决心。

为了培育学生的爱心,该校把爱心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之中,。他们还创立了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健全的学生用眼罩把眼睛蒙上,学习定向行走,体会盲人生活的艰难;感觉统合训练,学生在平衡木和荡板间上上下下,感受器械对特殊儿童康复的作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特殊儿童的家庭调查,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充满爱心的校园文化

一踏进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马上就能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徽的主标志是国际通行手语“我爱你”的形态;“博爱、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被用手语、盲文和汉字三种文字书写标示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校园里有盲人行走引向道、楼梯扶手上有盲文点符,学院接待室有盲文书写的“走向世界”的匾幅,校园内随处悬挂的由聋孩子和弱智孩子创作的画作,这一切时时都向人们昭示着学校师生对特殊人群的关爱。

为了能让新入校的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该校把新生入学教育视为培育学生爱心和专业思想教育的第一课,邀请特殊教育专家和校友代表开设讲座。

当学生们听到该校毕业生曹艳对去中央电视台当节目主持人的机会无动于衷,却为听到聋儿开口叫了一声“妈妈”而欣喜若狂时,他们落泪了;当学生们看到盲人陆舒昊通过函授自学使用盲人英语,与外国盲友交流,编译盲人英语读物时,他们的心情为残疾人的顽强而久久不能平静。

“手语社”是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3个学生社团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手语社的成员向其他高校的同学免费教授手语;用手语举办课本剧和舞蹈的专场演出;为南京各公安局、派出所担任手语翻译,协助破案。

编织爱心的社会大舞台

每年的5月16日是“全国助残日”,每到这一天,该校的师生就走上街头广场,开展专家咨询、手工义卖、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助残日活动不仅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残疾人的浓厚氛围,也让学生们明白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不是孤军奋战,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的职业自豪感。”蒋云尔书记这样告诉记者。

国际助残日、国际聋人节和盲人节,每当这样的节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就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直接参与大型助残公益活动。学生们参与了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手语翻译、裁判和各种志愿服务,受到了组委会及残疾人运动员的一致赞誉,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残运会志愿者组织工作先进集体”。

“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体验到了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快乐,体验到了特殊教育的真谛。”该校一位志愿者自豪地告诉记者。

同时,该校建立了博爱安养庇护中心、南京华澳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心等特殊人群教育机构等志愿者服务基地,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特殊教育的志愿者,担任基地的教师。该校还组织学生免费为残疾儿童做家教,到福利院和残疾人家中去做义工。

建校26年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爱心教育培养的1万多名毕业生都成了“爱心大使”,被网友称为“中国最令人感动的十位老师”之一的曹艳、“感动南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李儒书等都毕业于该校。目前在全国1600多所特殊学校中,该校的毕业生占全国特教师资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许多毕业生放弃了待遇优厚的职业,甘心情愿地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把爱撒向了整个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