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迎接中国“智”造的春天

2007-1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亚勤 我有话说

深读十七大报告,特别是报告中关于自主创新的部分,作为一名多年来在国外和国内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笔者既感到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十七大报告指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笔者认为,这是与时俱进,根据当前中国国情而制定的正确战略。在这里,结合当前全球技术发展潮

流和技术创新的趋势,谈一点以“智”促“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思考。

“智”造时代的经济发展潜力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全球经济的一大动力引擎。随着十七大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全国各地正在热火朝天地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劳力密集型经济难以建立起附加值高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知识产权增值能力、市场竞争力、用户认可度都比较弱,距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亟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为此,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思路。与过去的“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相比,笔者认为,这一思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中,“信息化”是外部的客体,而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信息化”是“工业化”内生的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表征,就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中国‘智’造”的核心在于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通过赋予劳力资源优势明显的中国制造以创新和巨大的智力增值。融合的前景,是以创新为特征、与传统工业紧密结合的“中国智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并催生出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那种简单照搬国外所谓“成功案例”的做法。因为中国的市场环境具有其他任何市场没有的特点,即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海量的用户带来的巨大发展需求。在沿海一些发达地区,一个省的手机用户数量就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数量,这既为信息通信软硬件企业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赞赏《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有些观点,但同时认为今天的世界还有一大半是不平的,技术和人才要国际化,但产品要多元化,市场要本地化,服务要个性化。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汇聚全球智慧、加强本土合作,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以此打造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正在全球发生。在很多企业里,IT已经由原来“随业务而动”的技术手段变成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撑的科学方法。IT的价值不仅停留在信息工具与业务工具的层面,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进而支持业务决策,将取代过去依靠经验判断业务走向的传统方式。

微软认为,“软件+服务”是信息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最优秀的软件和最有价值的服务相结合,利用Web2.0所提供的及时更新的成熟服务,配合丰富的用户前端体验,其功效远大于单一软件或单一服务。广泛地讲,“软件+服务”是一把IT大伞,综合了很多现有的技术和理论,包括:“软件作为服务(SaaS)”、“面向服务的开发(SOA)”、"Web2.0"及用户体验等。在中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软件+服务”的模式必将帮助他们将业务扩展到全球。

跨国企业如何参与中国“智”造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或封闭创新,它应该是开放、合作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开放的和创新的国家。在过去的近30年中,通过改革开放,跨国企业为中国带来了资本、技术进步和高素质人才,为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科学发展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创新合作方式,充分发掘国际科技资源的潜能,进一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掌握先进技术、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根植中国多年的跨国企业,微软该如何发挥国际创新资源的优势,为中国的自主创新事业发挥有益作用呢?

近年来,微软通过战略投资、联合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合作和商业机遇分享等形式,促进中国本地合作伙伴的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已对包括浪潮国际、中软国际、大连华信等企业进行战略投资,还扩大了与联想、夏新等国内领先企业联合创新的规模。截至今年6月,微软已和国内40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提出了“IT=IQ(智慧)+IP(知识产权)”的观点。自2003年以来,微软通过与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合作,培训了1万多名软件架构师和高级项目管理人员。未来五年,微软将继续协助中国培养一大批软件人才。

当前,微软已将中国作为在美国以外投资最大、职能最完备、机构设置最全的创新基地。2006年1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在中国研发架构趋于完善,创新更加体系化和规模化。微软每年投入1亿美元用于在中国的研发。不到两年时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已拥有1500多名正式员工,其中绝大部分是本地人才。微软还将在北京和上海投资建设研发园区,这是微软首次在美国以外建设研发园区,新园区建成后可以容纳8000人同时办公。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新近发布的一项全球调研报告,2007年,微软与合作伙伴将共同为中国软件产业创造超过154亿美元(合1233亿人民币)的产值,这意味着微软在中国市场上每创造1元人民币产值,中国相关企业将获得16.89元的收入。

分享国际研发资源实现“双赢”

今天,中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经济实体,中国不仅拥有无比灿烂未来的新兴市场,而且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球又一个创新中心。作为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将为推进“中国‘智’造”、加速产业创新而不懈努力。笔者认为,不止是微软,在中国的许多跨国企业都要遵循融合与“双赢”的思路,主动融入中国创新体系,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部分,与中国伙伴们分享国际研究开发资源、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科技成果,帮助他们加快形成国际化研发体系,从而把握住与中国的发展一起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令人激动的新时代。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伟大构想,中国将在二○二○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放眼未来,笔者坚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因此,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和政策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开放的和创新的。在中国运营的跨国企业,如果不自觉投身到中国自主创新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对自身的发展来说也将是一种损失。

(作者系知名计算机科学家,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