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努力创新,在新的平台上谋求新的发展

2007-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夏再兴 我有话说

咸宁学院坐落在素有江南“桂花之乡”美誉的湖北咸宁,于2002年由原咸宁医学院和原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湖北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拥有医学教育和教师教育优势。长期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医学和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努力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

的医疗卫生人才和基础教育教师,扎实有效地提升了“服务地方”的水平。

以确立办学指导思想为先导,明晰了一条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新思路

学校合并组建后,迅速确立中长期目标发展定位: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医学和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地方性大学。并依据办学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定位,把学校类型定位为:教学型本科院校;把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把学科结构定位为:以医学和教师教育为主体,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把医学和教师教育办出特色,办出优势;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市、县、镇三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即为市、县、镇三级中学培养骨干教师;为市、县、镇三级医院培养合格医师;为中小型企业培养业务骨干;为市、县、镇三级党政机关培养优秀公务员;把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地方,服务基层,面向全国;把办学特色凝练为:发挥医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等学科专业优势,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咸宁学院组建三年多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优先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开辟了一个新的校园,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新征土地1031亩兴建了中心校区。中心校区于2005年7月1日破土动工,2006年8月20日一期工程完工,2007年10月二期工程完成。目前已投入资金2.66亿元,完成了32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3.5万平方米的中心校区图书馆正在建设之中。中心校区建成后不仅为学校集中办学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学校长期、稳步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改造。三年来共投入5000万元添置和改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其中,2004年增加1367.35万元,2005年投入1671.42万元、2006年投入1787.17万元,并将85%以上的教室改造为多媒体教室;三年共投入619.6万元购置图书文献资料,使学校馆藏纸质图书净增20万册,电子图书净增89万件。三是投入771万元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构建了先进的基础平台。目前全校联网计算机达4095台,共有65个单位(部门、社团)在校园网上建立网站并通过校园网提供服务,其中,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并完善了20多个功能子系统。目前,学校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上网共享。

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打造了一支新队伍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三年多来,投入900多万元进行师资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达596人次;三年共注入资金336万元引进硕士以上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才119人。二是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2004-2007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类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444项,项目经费682万元。

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制定了一套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科专业的融合和发展,有利于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是打好专业基础。方案按学科门类构建学科专业平台课程,精选专业必修课,同时确保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二是拓宽专业口径。学校在高年级,特别是医学类的学生中,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分出专业方向,使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至两个专业特长,拓宽学生就业口径和竞争力。三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课内实践学时学分,增设科技创新学分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学分,加强课外训练等措施,突出了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四是提高综合素质。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学分,把德育落到实处。在强化专业课的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任选课学分。

以服务地方、提升学校的竞争能力为要求,建设了一批新专业

咸宁地处湘、鄂、赣交界处,是武汉城市建设圈中的重要成员,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的进行了学科专业的调整并重点加强建设。特别是在“大型化、综合性”浪潮拍打下,学校不迷失自身办学方向,为地方提供不竭的基础教育师资资源,保留了小学教育专业,提升并建设成本科专业。目前,学校30个本科专业中,医学相关类专业8个,占专业总数26.66%,教师教育类专业11个,占专业总数36.67%,其他应用型专业11个,占专业总数36.67%,专业布局结构合理。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构建了一套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新体系

在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特点和办学实际,构建了以教学管理为主导,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的多层面、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新体系。

一是多层面、全方位完善质量标准。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规范、系统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全过程加强监管。明确校、院(系)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坚持每学期进行“三次”(期初、期中、期末)全校教学工作检查;建立了常规监控、教学督导员监控、学生信息员监控和各种专项检查监控“四项”的监控制度。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学校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联系院系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人人重视教学、人人参与教学”的良好局面,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三是科学严格地评价教学质量,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以“科学理性、成人成才”为主题,探索出了一个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一是大力提倡和支持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学校每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设置专项基金150万元,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2003年学校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05年学校捧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2006年又获得国家级乙组两项二等奖。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06篇,获得国家专利4个,出版专著两部。二是按照“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地方,服务基层,要求学生要了解基层。因此,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克难而进的品格,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几年来,学校利用寒暑假,坚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生存”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很大,效果很好。如“挑战生存”2007年实践队在湖南长沙的活动,受到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等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多年来学校按“三自”模式组建学生社团25个,社团成员9429人。2005年,学生社团“绿舟环保协会”荣获湿地使者长江行三等奖,并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等主办单位联合授予“十佳团队”称号。四是广泛开展“大学生涯设计”。2004年以来,学生通过“大学生涯设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评价和自我目标定位。2006年教育系学生荣获“航天杯”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特别激励奖”,学校获得了“全国高校最佳组织奖”。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学校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改革创新”的学校精神,深化认识,克难奋进,为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作者系咸宁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