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瓶子:一颗“细腻的爱心”

2007-12-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乌鲁木齐12月19日电(记者王瑟)望着记者手里的矿泉水瓶子,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八中学六(3)班56名同学异口同声地报出了它的价格:一毛。比这样小的瓶子两个算一个,四个大可乐瓶可换一元钱。

小小年纪怎么对废品价格如此熟悉呢?这还得从4年前说起。2004年,这所学校号召同学收集废品献爱心。活动初期并没有被同

学们接受。“孩子们当时都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每次捡废品时都像做贼似的,总要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人。”班主任任殿红介绍说。但最终活动还是筹集了4810元,资助了全校27个班30多名贫困学生。当这笔钱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上时,全校同学才感到自己做了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看到同学们思想上的这种转变,学校决定将这件事继续做下去,每个班都设置了回收袋,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卖废品活动,所得款项全都用于资助贫困生。学生还自创了一个口号:多捡一个瓶子,多献一份爱心。

从怕别人看到自己在捡废品,到大大方方地收集废品,这个过程是众多参与此项活动的学生都经历的一个心理路程。李瑶同学每次走过垃圾箱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有一次,她刚从一个小区的垃圾箱里翻出一个瓶子,就听见有人在背后直笑道:“瞧,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干这个挣钱了。”当时,她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只好快步离开。“当时我发誓再也不捡废瓶子了。但第二天上学的路上,我又忍不住捡起来了。”李瑶笑着说道。

4年里,同学们坚持着这项心中最有意义的事,全校同学共筹集资金1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位贫困生和一位身患重病的教职工。

张书港是受益于这项活动的百余位贫困生之一。父亲5年前去世,母亲因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人全靠姥姥支撑。“第1年我得到了150元的资助,今年我又得到500元的资助,这是我收到的最好最重的礼物,这是全校同学的汗水。每次想到我的学习用品都是用这些钱买来的,心里就暖暖的,学习起来也更来劲了。”张书港说。

据了解,学校共有289位农民工子女,贫困孩子就更多了,不论学习好坏,只要家贫,需要帮助,学校都会将其列入受资助名单。资助共设5个标准,根据家庭情况不同进行资助。校长张登奎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教会学生拥有一颗“细腻的爱心”,关爱身边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没想到活动被同学们很好地坚持下来,而且效果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料。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加深了,创建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它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