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会的和谐

2007-1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国内政治部主办 我有话说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回首2007年,人们高兴地看到,党和政府心系人民,情系民生,加大了社会建设的力度,正在脚踏实地地解决事关民生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收入差距扩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等全社会关注率极高的热点问题,正是党和政府在深化改革中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把社会

建设放到这样突出的地位上来,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新觉醒。

因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大历史性贡献。

今天,“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同“科学发展”一起,成为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特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2006年秋,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春,全国上下奏响了“社会和谐”大合唱。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人们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提法。现在终于明确了――十七大报告以非常鲜明的语言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就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项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策应运而生。

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是: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切,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是福祉,是福音。

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我们相信明天生活会更好。

生活在北京爱晚护老院的老人们安享晚年。本报记者吴力田摄

今年初,新疆巴里坤组织、引导250户哈萨克族牧民搬迁到北戈壁牧民定居小区,告别了过去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图为古丽加米和丈夫在新居前。新华社发

十月,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黄花城村23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加工制作毛衣一万多件,并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图为村民在编织加工毛衣。新华社发

今年,福建省选派1000名医师到500所山区乡镇卫生院,定期深入山村海岛,巡回医疗、防病普查。图为晋江市中医院医师谢良杰在建瓯市东峰卫生院诊断病情。新华社发

2007年,宁夏银川市农林科技部门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图为兴庆区掌政镇茂盛村村民吴凤莲(左)在温棚内采摘葡萄。新华社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