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幕后英雄布靶南海

2008-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施伟 叶龙斌 朱光耀 我有话说

不久前,南海舰队多艘战舰在南海指定海区集结,进行导弹实弹演练。正在布靶的南海舰队某基地士官林贤欣意外负伤,掉入大海。林贤欣被救上拖船后,不顾身负重伤,仍强烈要求上靶船继续作业,体现了一名海军士兵舍生忘死的战斗作风。

布靶就是打仗

2007年10月初,林

贤欣所在的南海某基地靶档队接到命令,要求在3天内布好7个导弹靶。时间紧,任务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对于靶档队官兵来说,布靶就是打仗。原本就要退伍的林贤欣找到队长朱俊明,主动请战。朱俊明说这次任务危险性大,劝他在家休息几天,处理离队前的个人事务。林贤欣不同意,说“就是考虑到这次任务天气恶劣海况复杂,有危险,我布靶近百次,有经验,所以更该去。”

林贤欣2002年12月从广西合浦县应征入伍,自愿到靶档队当了一名布靶兵。几年来,他肯学习,善钻研,勤实践,成为队里的业务骨干,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

2007年11月14日,林贤欣如愿以偿,与队里战友一起登上前往南海的拖船。

哪怕付出生命代价

2007年11月16日清晨,拖靶船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航行,来到某海域,当时风力已达8级,浪高5米。不到2000吨的拖船如一叶扁舟在波峰浪谷中顶风前行,左右摇摆达到30度以上。林贤欣头重脚轻,呕吐不止。

上午9时30分,布靶正式开始。此时大浪大涌起伏不定,拖船与靶船的落差有五六米高。要从拖船上跳帮到靶船上去作业,随时有掉入大海的危险。“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要保证完成布靶任务”,林贤欣对战友说。他紧了紧救生衣的带扣,第一个跳帮上靶船。按照正常程序,只要收拢拖船连接靶船的三角钢缆,解开钢缆中间的活链环,再沉放靶船的铁锚就算完成一个靶的布设。然而,两条10多吨重的靶船原本相距只有25米,而在巨浪中俨然像两个趔趄不定的醉汉,人在上面根本站不稳,更别说要在上面作业。林贤欣凭着娴熟的技术和钢铁般的意志,一边与风浪搏斗一边利用两艘靶船接近的瞬间解钢缆。一次、两次、三次......林贤欣的双手被钢缆轧得鲜血直流,平时仅需30分钟就可以完成作业,如今已进行了近两个小时,钢缆仍然未能解开。海上风力骤增,翻滚的涌浪一个接一个,作业的难度越来越大。突然间,一个恶浪扑来,连接靶船的钢缆顿时跃起,弹在正在作业的林贤欣脸上,并把他掀入海中。林贤欣被救上拖船后,只见他的左脸被划开一个长长的伤口,并大量流血。船上军医对林贤欣的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后,他仍强忍着剧痛要求上靶船继续作业。林贤欣的精神感染和激励了全队官兵,终于按时完成全部布靶任务,保证了所有参演战舰导弹的准时发射。

2007年11月30日,海军南海舰队某基地司令员张应德、政委王华勇签署通令,给林贤欣记一等功。

要把工作当事业干

靶档队专业技术门类多,保障任务重。在海军基层部队序列中,是个真正的“幕后英雄”。

林贤欣到靶档队前,有人对他说:“那是最艰苦、最危险、最不好干的单位。”林贤欣笑着回答:“只要把工作当事业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情!”每次出海布靶前,林贤欣都争先恐后,按照操作要领完成靶船的布、收任务,没有出过一次差错。电焊、切割是制作靶船的基本专业,也是靶档专业中的核心技术。为啃下这个“硬骨头”,林贤欣到书店买来专业书籍潜心研究;同时,只要单位有电焊、切割作业,他都主动靠上去“实习作业”。近年面对靶船创新改造的技术难题,队里现有的焊接技术已难于满足需要。为掌握新技术,林贤欣利用回家休假,自费到当地的机械厂学习电、氧焊技术。通过近3年艰苦实践,林贤欣成为单位电、氧焊专业的“专家级”骨干,独立完成10具靶船的改造焊接。

那年10月底,为了保障上级组织的一次训练活动,队里15天内要制作4具、加固改装7具导弹靶。正在生病的林贤欣二话不说扛起钢材,钻船底爬桅杆,独立完成3具导弹靶的切割、焊接任务,创造个人连续操作电焊机13天的纪录。

这些年,林贤欣出海拖布靶近百次,随船航行4000多海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南海,在历次重大训练活动保障中独当一面,从未出过差错,在风口浪尖上彰显英雄本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