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国政协委员谈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着眼点

2008-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倪迅 我有话说

国家实力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我们文化上的强势和弱势是什么?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着眼点究竟在哪里?

“我们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时深刻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说到文化软实力,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这位在欧洲当了9年大使的外交家,讲了一件他在法国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年,“在法国举行的中国文化季期间,我陪同希拉克总统观看在巴黎著名的小宫殿举办的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览。他看了一个半小时,看得津津有味。法国的冬季是多雨的,法国人一般来讲是没有多少耐心的。但为了看这个展览,他们在冬季的雨水中打着伞排队,排三刻钟,只能进到小宫殿的门里,从门口到看到展品大约还要等上半个小时。法国人心甘情愿地等着。整个展览并没有讲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有位法国人看完展览后抓着我说:‘吴大使,我明白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搞得这样好、这样成功,绝非偶然。你们的成就植根于你们几千年的文明。你们在几千年之前就非常优秀。’”

我国今天在发展上的奇迹令世界震惊,也因此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文化是不是软实力?当然是。”全国政协常委王蒙的说法挺生动,“文化能凝聚与动员自身,同时能赢得好感、友谊、理解、尊敬、直到热爱。文化高的国家、民族,照样可能在战争中被打败。那也当然,如果文化高了就必胜,那就不是软实力而是硬碰硬的导弹、核弹、航空母舰了。”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除了经济、科技、军事方面的“硬实力”竞争外,还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就是一种“软实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可以起重大作用,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

“1999-2003年,我在纽约任总领事期间发现,凡是到过中国的美国人,绝大多数都改变了原来对中国不好的印象。美国对中国的报道悄悄发生了变化。原来都是骂我们的,后来正面的消息开始有了,而且在增加。美国有个市长曾经是最反对中国的人。2005年2月,他来中国访问后,开始变化了,还在电视上说了我们的好话。”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张宏喜亲眼所见。“只要我们的事情越办越好,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慢慢好起来。现实的东西总比历史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把我们的文化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叶朗说:“作为国际事务中的战略资源的软实力,主要依靠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实践。美国人十分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的政府和企业都下大功夫,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电影、流行音乐、电视、快餐、时装和主题公园等。”

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竞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迪斯尼娱乐业都是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我们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能不能拿出吸引人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只有拿出比别人更好更受欢迎的文化品牌来,才能抵制有害的文化现象。

美国的电影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2.3%,信息网络占全球网站的76.8%,IT企业产值占世界同类企业的82%,美国控制世界电视节目的75%、广播制作节目的82%。“电影在文化范围内已经成为被国际认可的易于走出去、易于被国外接受的艺术形式。”全国政协委员、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刘建中这样说。

我们的文化竞争力究竟如何?强势的一面,大家都比较清楚,例如我们有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遗产。但国人对弱势的一面认识不够。

为什么我们没有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新产品?张宏喜认为,真正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需要较长的孕育期。要有好的文化产品,必先有好的文化人才,这不是几天几年就能实现的。有了新东西才好向外推销,没有新东西是不容易走向世界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不少宝贝,但我们不善于重新包装和推销,更缺乏现代文化新产品,我们创造的新东西太少。美国人发明的新花样层出不穷,往往很快被国际社会接受,立即传遍全世界,形成他们的软实力,大部分话语权就这样被他们占据了。一些大国强国把他们创造的贸易规则、品牌、货币,甚至语言文字等等,推向了世界,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巨大优势,从中获得了大量财富和多重利益。

全国政协委员孙平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长城,今天要把我们的文化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经济与文化紧密结合,不同的文化相互激荡,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全国政协常委张涛的话,表达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心声,“中国文化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让世界了解我们优秀的文化,取得世人的共识、尊重和喜爱。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甚至存在曲解和偏见,这不利于国家的形象和声望。”

对外文化贸易可以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全国政协“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专题研讨会上,杨邦杰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时曾讲到一个例子:“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演出,一年365天,场场爆满。去东南亚演出,也广受欢迎。”

增强我们的软实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着眼点究竟在哪里?

提高文化软实力,不能靠“突击完成任务”,也不能用搞运动的办法。王蒙说:“文化首先不是实力不实力的问题,而是它的有效性、质地性、成果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强调的:文化是花朵、是魅力、是精神、是瑰宝、是记忆也是预见、是民族的又是人类的骄傲与财富,如此这般,也许比较靠后再说它是软实力更好。说得愈后,可能软实力愈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