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色工业”孕育新希望

2008-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赵秋丽 杜冰 特约记者 李志臣 通讯员陈立诚 我有话说

2007年1月至9月,全区规模工业利润、利税分别完成8.6亿元、1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65%、54.19%,空气质量“良好”以上的天数超过90%。日前,记者在山东省博山区采访时了解到,“绿色工业”在当地深入人心,已经成了这个地区的最好名片。“绿色工业”的崛起,带来了博山地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地区经济的腾

飞。

博山区是山东省的老工业基地,大企业多、老企业多,且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且工业结构不太合理。老工业基地如何走出困境是横亘在博山人面前的一个极为现实和极富挑战的课题。

面对困难重重的工业现状,博山区的决策层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更加坚定了“节能环保重于经济效益”的理念,他们认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这样,一个打造“绿色工业”的发展目标清晰地呈现在博山人面前。于是,推进企业从重优惠政策到重综合竞争力、从重产量到重质量、从重效益到重环保的转变,实现企业节约发展、绿色发展,成为了博山工业新的发展方向。

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产业和项目,博山区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扶持。但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不论规模大小、效益好坏,一律“下马”。据了解,这几年,博山区关停或搬迁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项目)已达200余家(个)。2007年,博山区又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炉窑专项整治,56家企业的66座直接燃煤工业炉窑被强行拆除。

山东东佳集团原来是博山区的污染大户。为了全区打造绿色工业的大环境,他们积极调整引进新项目、好项目,2000年开始进入钛白粉行业,引进了高新技术钛白粉项目。如今,不仅钛白粉产量跃居全国首位,而且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实现了质量、环境、健康三认证。

山东珑山集团打造绿色工业的实践同样值得称道。该集团前身是淄博矿业集团夏庄煤矿,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2003年实施政策性破产。但他们并未因此停步,而是开始利用人才专业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广泛论证,他们把目光瞄准了焊丝项目,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从国外成套引进了先进生产线,先后开发生产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药芯焊丝、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镀铜焊丝等系列产品,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取得了美国、挪威等七个国家的认证。一个资源枯竭、实施政策性破产的煤炭企业,如今跃居全国焊业“三甲”、全省第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以三泵两机一汽配为主,绿色、无污染的机电产业,是博山区重点培植的“绿色工业”。针对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技术装备不平衡等现状,该区加大政策引导,努力强化企业间品牌联合、技术联合和资金联合,强化企业协作配套能力,不断拉长产业链。陶琉产业是博山区的传统产业,该区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在提升产业工艺技术水平、技术标准和产品竞争力上做文章。同时,他们还把以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铝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培植的朝阳产业,努力引导企业加强节能降耗。为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淄博工陶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于2007年5月份将最后四座燃煤炉窑拆除,目前公司生产已全部用上天然气。现在,博山区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淄博工陶为龙头的新型耐火材料,以东佳集团为主的钛白粉和氧化铝陶瓷基片,氧化锆陶瓷刀具等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喜人格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