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

2008-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可 我有话说

1月4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355个城(县)、255个单位、128名个人受到命名表彰。这是对2004年1月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以来双拥工作发展创新成果的全面检阅,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深入动员。

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并长期坚持的一贯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双拥工作以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以抓好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实为重点,以解决军民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

军爱民、民拥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湖南、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浙江举办“长征精神代代传”火炬接力仪式,辽宁省主要领导带头参加“一日兵”体验,调动了干部群众爱国拥军积极性。全军部队共筹集资金5704万元,在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集中援建112所“八一爱民学校”,受到了当地群众广泛赞誉。

这一年,各地各部队各部门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共筑钢铁长城”为主题的双拥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

四年来,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军80周年等重大活动,军队和地方广泛宣传十六大以来全国军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成就,宣传双拥先进典型和军队英雄模范的生动事迹,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双拥理论研讨,形成了一批指导双拥实践的理论成果。开展“南岭村杯”双拥文艺创作、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等群众性双拥文化活动,创作和推出了一批反映新时期双拥实践的文艺作品,军爱民、民拥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为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供有力支持

2005年,为支持部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吉林、广东、天津、湖北、贵州、内蒙古、江苏等地深化科技拥军、信息拥军、教育拥军,帮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全国100多所地方高校与军队签订依托培养国防生协议,各地向驻边远艰苦地区的基层部队赠书300多万册。

2006年,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国防科工委,组织所属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与部队签订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协议,帮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2万余名,解决训练演习中的科技难题1000多个,革新技术600多项。民政部组织开展“图书进军营”活动,向部队捐赠图书2000余万册、电脑和电视6000多台。

2007年,针对深化改革中出现的退役安置难、伤病残退役人员移交地方难和优抚对象、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生活困难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完善政策制度,加强行政调节,增加资金投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不断加大解决力度,在乡老红军、老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和医疗保障基本落实。

2007年“八一”前夕,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出台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给予部分参加作战和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生活补助、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以及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再就业、住房、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受到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普遍欢迎。

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适应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需要,积极配合部队完成训练演习任务,大力支持重点军事工程建设。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做好拥军支前各项准备工作,形成了军地协调行动、共谋打赢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中俄联合军演等重大演习中,许多地方提出了“军队练打赢、地方练支前”的口号,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演习任务圆满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军队参加和支援国家建设规模效应显现

2005年,兰州、成都、沈阳、广州军区和驻西部、东北地区的武警部队,成建制组织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出动近20万名官兵,投入380余万个劳动日和50万余台次机械车辆,帮助援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和西部地区光缆通信等大型基础设施。

四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援建工程,在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贫帮困和抢险救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军以上单位普遍建立了参加和支援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援建行动。各部队把抢险救灾作为参加和谐社会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最实际的行动,四年来共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400余万人,参加抗洪、抗震、灭火、抗台风等较大救灾行动300余次。在2007年淮河流域等抗洪救灾中,10多万官兵战斗在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以无私无畏的英雄壮举,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