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种文明的视野

2008-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昆 我有话说

王梅芳的《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是一部有新意、有境界也很有理论价值的著作。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是新闻学与哲学、政治学的交叉研究范畴。作者将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舆论监督

,纳入到价值传播系统,在伦理学、哲学和政治学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以及对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作者着重在理论上、观念上倡扬舆论监督的价值意义,希望能够促进民众的舆论监督意识,使舆论监督提升为一种文化力量,成为人类在追求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自觉的行为方式,成为通向社会正义的桥梁,成为一种文明标志。应当说,这是一部视野开阔,背景宏大,观念开放,而又具有强烈现实责任意识的理论著作,是一部理论的创新性和实践的先导性并重的著作。

读这本书的第一个印象,是想起了据说是王元化先生提出的“有思想的学问”这个标准。《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所做的应当属于是“有思想的学问”,这是一种活的来自社会实践并针对社会实践的学问,而不是纯粹来自书斋的干巴巴的理论公式。书中有许多的案例,同时,书中的观点或理论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学术层面的理论探讨,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所以,这是一部有意义的著作。

第二点印象是,这是一本有中国特色的著作。近年来学术界盛行西风,尤其在探讨新理论时,几乎都是把西方的理论照搬过来,完全不考虑中国的现实。而《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一书,不仅是联系中国实际,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中国自身的文化背景上,由此出发再去探索具有人类性的普遍的价值。比如本书的第二章,重点论述的是现代的多样平等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等观念,但却以中国传统价值观为背景进行论述,使人不会感到理论的冰冷与生硬。

第三点印象是,这是一本有所创新的著作。本书力图结合中国舆论监督的现实和社会观念的现实来谈论舆论监督的现状与前景,并且从哲学、政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赋予舆论监督文化的内涵。无论在总体结构还是在精神视野上都有作者独到的探索和发现,我们在字里行间,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渴望人类文明进步的拳拳之心。

尤其是,作者坚定地把舆论监督拉出新闻的范围,把研究的视野拓宽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这样的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就使舆论监督的意义跳出了专业范围,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和文明的标志。因此,本书的研究思路,也为舆论监督的研究和新闻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使人们从技术工具的视野走进了文明的视野。

学问有不同的做法,书有不同的写法。《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把中西方理论结合在一起,把中国古代的生活与现代的生活放置在一起,把对现实的批判与对未来的期望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也显出本书所具有的做“有思想的学问”的学术风格。所以,本书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些公式化的结论或道理,而且还有那种关注现实的知识分子立场,介入现实的知识分子态度,以及超越于学科立场之上的文明视野,超越于具体的价值标准的价值追求。由此,我想说,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一本有所思有所求的书。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王梅芳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