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奋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8-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春光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表明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加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筹办2008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为契机,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动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引领思潮,培育风尚,奏响时代最强音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宁夏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信念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发热情,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锻造品质,打牢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充分利用“理论武装大讲堂”、理论“面对面”、理论下基层、社科普及周、“千场万人”宣讲战役、群众文化等各类形式,广泛开展全区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以宁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快推进宁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着力回答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大力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带动了全体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八荣八耻”的要求融入全区人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更有效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自觉地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业绩的实际行动。

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筑牢宁夏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精神支撑,必须大力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形成全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人文精神;必须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必须有效调控大众媒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突出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观念,促进各民族亲如一家,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要继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百城万店无假货、“感动宁夏”人物评选等活动,推动形成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热潮,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文化市场经营规则,充分利用各类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做好宁夏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加强与国内知名文化机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宁夏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彰显“小省区能办大文化”的良好形象。

二、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亮出精彩点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土壤,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造就了区域的风格,代表着优势,意味着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推进宁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只有准确定位,紧紧依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充分把握自己的文化体系特征,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才能在全国文化发展的大潮中独树一帜,乘风破浪。为此,要充分挖掘宁夏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

着力打造以回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宁夏是民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回族聚居地,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从盛唐时期的回鹘,到十一世纪伊斯兰群众的大规模迁徙、与当地各民族的融合,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广大回族同胞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婚丧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为契机,不断挖掘整合创新回族文化,研究和宣传民族风情,向世人展示宁夏回族群众团结、向上、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宁夏是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留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红军长征及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将台堡、单家集红军遗址、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六盘山长征纪念馆、1936年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下马关镇红军西征纪念园、预旺堡西征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等,还有一些书籍、照片、标语、题词、锦旗、武器和生活用具等各类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特别是毛主席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过六盘山后留下的千古绝唱《清平乐・六盘山》,不仅为六盘山增添了一处永久性的纪念景观,而且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对于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着力打造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北部贺兰山脉拔地而起、直指苍穹,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部六盘山巍然秀美、风景宜人;九曲黄河穿境而过,长达397公里。全区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多样、奇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宁夏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如六盘山风景区、沙湖风景区、星海湖风景区、黄河生态保护区、沙坡头生态旅游区等,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全国十大类旅游资源中,宁夏有八大类,大漠风光、黄河文明、湖泊湿地,共同构筑了宁夏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不仅为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也为宣传宁夏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力打造大漠黄河生态文化。

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宁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民俗、民族、民间和各民族间交融的东西非常多。比如隆德的泥塑、剪纸、雕刻、刺绣、花灯、马社火,平罗的农民画,固原的皮影戏、六盘山花儿、宁夏坐唱,还有同心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寺和固原二十里铺拱北等回族建筑,还有小吃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等等,都是宁夏本源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宁夏这一块地域上民族文化的根脉。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宁夏民风民俗的收集、挖掘、整理、抢救、研究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开阔思路,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开展艺术创作等方式,进行产业开发,推进民情文化研究与经济发展的有益结合和相互促进。

除此之外,丝绸之路文化、西夏遗存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文化、边塞军旅文化、以改革发展为主线的成果文化等也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

三、拓宽思路,增强活力,开辟文化新天地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文化活力、彰显文化魅力、永葆文化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宁夏将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努力建设具有宁夏特色、宁夏风格、宁夏气派的区域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实施四大工程为突破点。一是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为突破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抓好一批体现较高创作水准、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品,重点抓好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市场发展潜质和积极导向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及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弘扬宁夏优秀回族文化和具有传承、创新意义的文化艺术成果。二是以实施文化阵地工程为突破点,积极开展“优秀文化县(市、区)”、“文化名县(市、区)名乡(镇)名村”评选活动,推动宁夏地域文化形象建设;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为契机,加快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以加强县及县以下特别是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形成比较完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以群众文化繁荣工程为突破点,不断加强群众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做到队伍常在、活动常搞、节目常新;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四是以实施文化传播工程为突破点,重点加强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打造在全国领先的文化普及平台、文化精品展示平台、文化产品交流平台、对外宣传平台,扩大宁夏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以驱动“两轮”并进为关键点。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拓延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不断增强宁夏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扶持体现宁夏民族特色和较高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推动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宁夏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地方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

当前,宁夏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实现宁夏区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