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返以色列

2008-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我有话说

重返以色列,踏上这块人类走向文明、诞生3大宗教、如今却又冲突频发的地方,除了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外,还有对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靠一代人的努力就实现经济腾飞奇迹的犹太民族的敬意。

1997年,我作

为第一家中国报社记者在以色列建站,深入了解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如今再赴以色列常驻,亲身感受以色列人的喜怒哀乐,有了更多的对比和思索。表面看,以色列有许多明显的发展和变化,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本・古里安新国际机场的宽敞和现代化,它刚被评为欧洲最佳机场。以色列本来是一个西亚国家,但在许多方面却更多地融合于欧洲文化,这是历史造成的一个无奈选择。

碧蓝天空下,公路和市貌依然熟悉,几座新摩天大楼给特拉维夫增添着现代色彩。记者站所在的3座高楼,曾经是特拉维夫市标志建筑,但现在在周围群起的大厦衬托下,已经不起眼了。国防部长、前总理巴拉克住在其中一座新楼中,街区居民对在楼前示威的人群习以为常。记者站窗外那对熟悉的灰鸽子,不知又增添了多少后代。

尽管2007年以色列境内没有发生自杀爆炸袭击,11月底安纳波利斯和会又宣布启动巴以和谈,但大部分居民仍对近期实现和平缺乏信心。毕竟暴力冲突极大毁坏了巴以双方的互信。以色列去年遭到巴方1200多枚迫击炮火箭弹袭击,死2人,伤300多人。居民还不时遭到巴方的枪击和炸弹袭击。以军则连连袭击清除巴“恐怖分子”,扩建定居点住房,使和谈气氛恶化。

83岁的左翼领导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佩雷斯去年担任以色列第九任总统,他就任时表示,只有非犹太裔公民享受完全平等,以色列才能实现和平。

近年来,以色列的经济在回升,房地产价格上涨,政府吸引投资和发展高科技的政策更加灵活,人们对安全和经济状况的信心在增加。犹太人极其珍爱这块实现了千年回归梦的土地,环保和水资源法令更加严格。以色列年水资源仅12亿吨,年耗水却达20亿吨。加利利湖水面2007年又下降了42厘米,低于红线3.8米。正因如此,以色列在努力减少对天然水源的依赖,建成了2个大型海水淡化厂,其中阿什克隆淡水厂世界最大,年淡化水1.08亿吨。目前第3个海水淡化厂正在建设中,年淡化水能力将达5.05亿吨,建成后将基本满足淡水增长需求。

记者赴任前,以色列驻华大使、公使、新闻专员都专门约见了记者。起程当天,他们还特意打来电话,解释入境安检的一些要则。以方还在机场安排了专人接机。这种敬业精神和周到细致都令人钦佩。

在2007年中以庆祝建交15周年时,犹太人说:“建交15年,友好一千年!”中国是以色列最大的亚太区贸易伙伴,双边贸易2007年达50亿美元,年增长40%,提前一年实现了两国设定的目标。2007年以色列访华达5万人,大部分是来华旅游休假;而中国2007年公务访以人数也达5000人。以中旅游目的地国协议也于2007年签署,随着巴以局势的和缓,预计访以的中国游客会大幅增加。双方都有理由相信,中以友好往来与合作会不断发展,更上一层楼。(本报特拉维夫1月4日电)

图为以色列特拉维夫现代化建筑街景。陈克勤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