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创造”

2008-0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清华 我有话说

不久前,“光华龙腾奖――2007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吸引了从学界到业界,从媒体到普通人的众多目光,显现出人们在“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往往是商业活跃之处,也是文化繁荣之处。创意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将创意产业化,将“好点

子”转化成好商品好服务。在创意的形成过程中,文化的力量通常起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创意和文化紧密相连――创意需要文化的滋润,文化蕴含于创意之中。在“创意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水乳交融。只有以文化为依托才能形成创意,而一个创意若没有在产业链里形成产品,并打入消费领域由消费者所购买,就不能形成产业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意产业给我们的强烈启示就是,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人无法轻易替代。多年来,我们已经熟悉了标签式的“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等说法。按照相关数据,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外资进入最多的国家;2004年,中国在全球出口量占第一位的商品增至774种;2004年,中国市场总规模突破16万亿元。然而,巨大的数量并不意味着巨大的优势。按照财经界流行的“微笑曲线”概念,全球化生产的模式可比喻为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抛物线左侧(价值链上游),新技术、新理念让产品价值上升;在抛物线右侧(价值链下游),品牌运作、销售渠道也让产品价值上升;唯独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环节、装配环节,处于抛物线最底端且利润微薄。于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在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条上,我们所处的正是全球“微笑曲线”的中低端位置。基于这样的落差,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说法被一些经济学家严肃更正,认为中国只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世界车间”。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由此进一步凸现了“以我为主”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文化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须打创意牌,力争在价值链条上占据有利的位置,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把“中国制造”改写成“中国创造”,营造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国的企业、产业带来大繁荣大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