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市场需求与创新能力培养

2008-0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恒伟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科技大国,转变成创新型国家。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成败的关键。但是,历史赋予高校这种伟大的使命,与高校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高校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措施,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从创新流程价值链中的市

场需求环节的角度,来分析目前高校创新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方面的探讨,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当前高校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确立以市场需求为源头的创新观念。创新流程由顾客需求、产品概念设计、产品试验、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的环节组成,它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价值链,其源头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创新活动的价值。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把搜集和筛选市场需求当成建立创新体系的首要目标,没有投入资源建立传导市场需求的渠道,因而没有下功夫研究市场需求。这就导致高校对于用人单位和消费者的需求缺乏深刻了解,也就不可能把专业需求与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不可能按照市场需求设计教学课程。这种脱离市场需求的教育体制,既不能培养出高水平专业能力的学生,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式思维。

第二,学与用脱节。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方面严重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不适应企业的技能需求,上岗后感到压力很大,缺乏成就感,感到大学教育所学的知识实用价值不大。在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生活能力很差,缺乏团队精神,普遍有失败感、挫折感和恐惧感。

第三,缺乏对企业和消费者需求的关注。创新活动表面上具有高科技、高知识的特点,而本质上却是要求创新者必须贴地而行,高度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就要求创新者放下个人主义和科技至上的身段,培养和保持一种平常人的心态,与消费者进行平等的和深度的沟通。没有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再好的高科技也没有任何价值。现在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虽然在理念上已经接受了深入市场的观念,但是对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没有足够的关注,仍然具有很深的隔阂感。

如何培养高校的创新能力

第一,市场需求决定创新的价值。现在的高校从过去比较重视静态知识的学习,到现在强调逻辑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应该说已经迈了一大步;但是高校仍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这种对市场需求战略性的忽视,导致高校在创新流程设计上,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不够,导致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虽然填补了国际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但是实用价值不大,或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创新而没有实用价值,这是一种失败的创新。其根源就是高校的科研体制没有把创新活动看成是为市场服务,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因而,高校要想成为中国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当务之急不是正确地做事,而是做正确的事。高校一定要放下身段,主动走进企业,认真研究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高校的创新活动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高校创新评价机制。知识转化为商品,是创新活动中难度最大、投入最高、风险最高的环节。因此,在配置创新活动各环节的资源时,一定要把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到这个环节上来,一定要在立选题时,就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但是,现行的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是,谁发的论文多,谁发的论文杂志级别高,谁的科研成就就大,谁就能得到晋升。而这种现行评价体系,对我国发展生产力助益不大。高校要想在科教兴国的创新活动中成为主力军,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要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中去,到社会中去,认真研究企业和消费者需求,以市场需求指导高校的科研创新,指导学生的教学活动,让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家,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

第三,培养面向市场的实践能力。中国的高校教育,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实战技能方面比较成功的是医学院,医学院与其附属医院,既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又有在科研上的共生互助关系。医学的临床教育体制,使大学生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与其研究对象和工作单位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所学习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认、加深和完善。这种知识进化链条沿着问题――解决方案――问题――改善解决方案进行,从而保证了医学院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相互支持,齐头并进。所以说,高等院校如果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很难保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理论基础知识课过多,实践课过少,导致学生理念性知识多,而实践能力弱,特别是动手能力极差。而企业对人才需求特点是研究战略的要少,研究战术的要多;研究方法论的要少,研究具体方法的要多。所以说,理工科的高校,特别是工科高校,一定要走进企业,要对实践课给与高度的重视,要增加实习时间,在学分评价体系上,要给与实习课更高的学分比例。文科研究对象是社会,要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要有一段从事具体社会活动的经历。学生只有对所研究的对象有亲身体验经历和失败的切肤之痛,才能深刻地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经历比知识更有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