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自然与人体一样脆弱

2008-0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刘军 我有话说

裸体造型艺术家斯宾塞・图尼克2007年8月中旬在瑞士阿莱奇冰川进行了以“赤身裸体为气候”为主题的大型“裸体造型艺术”,以唤起人们保护冰川,预防和减少气候变化对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6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为保护环境,在海拔2500多米的阿莱奇冰川为图尼克拍摄了“造型裸体艺术”图片。

年40岁的美国人斯宾塞・图尼克从1992年起在公共场合拍摄裸体人群,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足迹遍及美国、欧洲和南美洲许多城市。图尼克的“裸体造型艺术”以照片和摄像形式进行,褒贬不一。在一些国家,不仅政府首脑支持,而且出动数千警察和军人协助维持秩序;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则被认为是“有伤风化”,遭到抵制。甚至在他的祖国美国,图尼克屡遭拘捕,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但恰恰是争论使得斯宾塞・图尼克和他的“裸体造型艺术”获得了世界声誉。此前,他一直选择城市作为其艺术背景,此次,却与瑞士的绿色和平组织合作,选择了“环保”这一现今最热门的主题,将“背景”放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长达23公里的瑞士阿莱奇冰川上。消息一经传出,就有1000多人报名。此前,图尼克于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在瑞士巴塞尔艺术节、弗里堡国际艺术节和耐沙泰尔国际博览会进行过三次“裸体造型艺术”。

记者得到消息后报名参加现场采访。记者被告知,为体现环保主题,参加本次活动的记者和志愿者只能乘火车和缆车上冰川;而所有参加拍摄的志愿者除得到图尼克一张签名照片外,没有任何报酬,而且要自行解决住宿、饮食费用,记者也不例外。为保证活动的严肃性和隐私性,所有参加现场报道的记者必须与组织方签署一份“采访协议书”:一、每幅拍摄的照片和摄像画面必须超过20人;二、单独和集体采访必须等志愿者着衣后才能进行;三、拍摄的图片和影像除发布新闻报道所用外不能它用;四、记者拍摄的照片、影像不能作为某种产品的促销或宣传广告;五、记者只能在指定的地点拍摄图片和摄像,不能与图尼克处于同样的角度。这是记者在职业生涯中首次签署的“采访合同”。

拍摄的那天,连日的阴雨云开雾散,天气晴朗,气温在10度左右。根据图尼克的预先踩点,预计的拍摄地点在海拔2500多米的阿莱奇冰川上,共设两处拍摄点,拍摄时间分别在12点30分和15点。上午10点多,记者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跟随先期志愿者来到瓦莱山区的贝特哈勒姆小镇,从这里搭乘缆车上到海拔3000米的山颠,然后沿羊肠小道下到拍摄现场。只见阿莱奇冰川像条蜿蜒的白色巨龙,呈S状从北向西南方向沿山谷盘旋而下,数公里宽的冰川中部有两条与山谷走势相同,深色的冰谷痕迹。随着山谷高度的降低,冰川表面出现巨大的似波浪般的折皱,一条条冰川裂谷清晰可见。百年前冰川的位置仍明显可见,裸露后的山体岩石在冰川巨大的压力下早已碎成大大小小的石块。艳阳高悬,山风浩荡,天高地远,如果不是踏在碎石山道上的脚步声的提醒,真仿佛回到远古时代。

近150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各地的冰盖、冰山和冰川融化,而且速度越来越快。阿尔卑斯山脉拥有1200多条冰川,而瑞士四分之三的国土面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不仅冰川数量众多,而且是欧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阿尔卑斯山脉各种类型的冰川地貌都有,冰蚀地貌尤为典型。许多山峰峰角锐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并有许多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崖、角峰、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川堆积作用的冰碛地貌。百余年来,阿尔卑斯山区冰川面积已缩减了近三分之一,长达23公里、面积130平方公里的欧洲第一冰川阿莱奇冰川仅在2005年至2006年一年间就后退了115米。据估计,照此下去,到2080年,阿尔卑斯山区绝大部分冰川将被裸露的岩石替代。冰川的消长昭示着气候的变化轨迹。这恐怕是图尼克接受绿色和平组织之邀请,在阿莱奇冰川进行新的“裸体造型艺术”创作的动力。

步行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第一个拍摄点,这是一块由风化后的石块构成的相对宽敞的地段,距离冰川表面还有200多米的垂直距离。志愿者们操着各种语言依次从记者身边走过,中年以上志愿者居多,男性比女性稍多,这和图尼克告诉记者的,在以往的活动中“男性55%,女性45%”的比例大致相等。由于地方狭小不能同时容纳所有人,图尼克只好请后面的人继续向前,直接到数公里之外的第二个拍摄点等待。面对为大自然“献身”的几百名志愿者,图尼克请翻译用法语和德语将他的简单设计造型告诉大家,很快就请大家准备拍摄。记者注意到,所有的人都表现出轻松自如的神态,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或扭捏作态,有些人甚至有些兴奋,跑到悬崖边上摆起造型。图尼克等所有人员都就位后,请志愿者不作出任何表情,不说话,按照他的指示作造型。现场异常安静。拍摄开始。图尼克不断地从助手手中换相机拍摄,整个拍摄活动只用了不到10分钟。然后,志愿者穿好衣服,向第二个拍摄点――冰川表面前进。尽管当时的气温在10度左右,但在冰川上待一会儿,还是能够感觉到浸骨的寒意。为防止大家冻坏,志愿者每人领到了一双简易的白色线织拖鞋和一块浅色坐垫。志愿者按照图尼克的要求,无怨无悔地将温暖的躯体或站、或卧在冰川上,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感人画面。

遵照与组织者签署的“采访协议书”,记者在拍摄结束后采访了两名来自瑞士苏黎世的女大学生。她们表示,这是首次参加“裸体造型艺术”,起先的确有些顾虑,但考虑到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保护自然环境“献身”,而且感受到现场的严肃气氛,因此,并没有“害羞”。她们表示,通过此次亲身经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环境意识,希望能够看到今天活动图像的人们都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珍爱我们的地球家园。记者在登记处了解到,600多志愿者中,不仅有来自瑞士和临近的法国、德国的,还有的来自波兰和北欧国家。

尽管各界对图尼克的“作品”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图尼克此次在欧洲第一冰川上进行“裸体造型艺术”,似乎是他所有60多次“裸体造型艺术”中遭到非议最少的一次。记者在跟踪采访中发现,身体已经开始发福的图尼克是位善于“表现”的艺术家,就连他的名片上都印着他拍摄的裸体造型图片。他平常说话不温不火,但在现场指挥时却声如宏钟,而且有时候还显得有些“生硬”。第一个拍摄点拍摄完毕后,图尼克主动来到记者身边接受采访。他特意背对冰川,以便摄影和摄像记者在拍摄过程中能将他与阿莱奇冰川拍在一起。他还请求记者们“使用比较优美的文字来撰写今天的文章”。

图尼克表示,环境保护不能搞运动,运动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应该培养人们自觉、自愿地投身于环保,因此,本次拍摄活动完全由志愿者无偿报名参加。冰川与人一样有诞生、发育、成长和衰退期,大自然与人体一样脆弱,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应该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头等大事。与万年冰川相比,人类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但人们脚下的这条万年冰川却正在以一年缩减100多米的速度退化、消蚀。记者询问他是否有到中国搞此类艺术活动的想法。他说,几年前,曾与上海当代艺术馆接洽,但后来没有了下文。不过他透露,在10年之内,他将在中国进行一次大型的“裸体造型艺术”。

瑞士阿莱奇冰川刘军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