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谋文用与国家软实力建设

2008-01-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戟锋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国际竞争和战略博弈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军队负有率先垂范的责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具体地说,军队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从历史上看,军队内部的组织关系是社会组织关系的范型,而军队内部组织关系的变革则是社会组织关系变革的前奏,一般社会制度不过是军事制度的放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军事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处于先导地位。马克思早就指出:“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军队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原始社会军事集团内部平等关系的破坏,到封建社会末期雇佣关系首先在军队中孕育、成熟起来,莫不如此。在近代英国,军队对日益发展的社会民主化运动则起过明显的促进作用,因为英国军队的组成是以国民义务兵役为基础的,而不是仅仅根据社会和经济地域特权服役的。马克思在历数薪金制、财产制、行会制、大规模运用机器和部门分工制等史实后,曾得出结论:“军队的历史非常明显地概括了市民社会的全部历史。”也就是说,军人职业、军事生活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品格。由此,在军队中孕育发展的文化,诸如忠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统一的团队精神、带头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以及英勇善战、自强不息、豪迈奔放、无私奉献等,都显著地超出了军事范畴的独特视野,成为引领全社会健康向上的精神财富。所以,军队在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先导作用和示范作用。

同时,军队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战争不仅是一个经常性的话题,支配着各个时代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思维,而且战争与国家、民族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内在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孙子就发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感叹。为战争而组建的军队在国家发展、民族融合、精神传承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这种核心作用也直接地辐射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之中。马克思说过:“军队的历史比任何东西都更加清楚地表明,我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的看法是正确的。”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他的《文化论》一书中,把诸文化现象分为四类:物质设备、精神、语言和社会知识,并认为:“人的物质设备:举凡四物,房屋、船只、工具,以及武器,都是文化中最易明白、最易捉摸的方面。它们决定了文化的水准,它们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在一切民族优劣的争执中,最后的断语就在武器,它是最后的一着。”在为正义事业的奋斗中,军人以自己独特的韵味,充分反映了战争的宏阔雄浑、悲壮惨烈和荡气回肠,以勃勃阳刚之气和雄壮之美催生了感天动地、超越世俗的军事文化。军人用青春和生命所铸就的先进军事文化,往往就是一个伟大民族奋进前行的主旋律,一个伟大民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路标,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国家的国歌旋律中往往蕴涵着军人的呐喊。另外,军人在生死搏杀中所创造的军事谋略和军事伦理,常常直接转化为整个社会所推崇的思维方法和伦理思想,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等军事名著成为社会上有思想的各方面人士案头书的原因所在。军事文化的泛化以及“武谋文用”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象折射出了军队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基础作用。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先后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培育和形成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革命传统,这些精神和传统成了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最为闪光的核心内容。(作者系国防科大人文学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